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景岳全书 > 第110章 新方八阵2

第110章 新方八阵2

星一钱五

分;阳明火盛,内热狂叫者,加石膏二、三钱;便结胀满多热者,玄明粉二、三钱调服,或

暂加大黄亦可;气虚神困者,加人参随宜。

约营煎治血热便血,无论脾胃、小肠、大肠、膀胱等证,皆宜用此。

生地芍药甘草续断地榆黄芩槐花荆芥穗(炒焦)乌梅(二个)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前服。如下焦火盛者,可加栀子、黄连、龙胆草之属;如气虚者

,可加人参、白术;如气陷者,加升麻、防风。

热阵

属性:四味回阳饮治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人参(一、二两)制附子(二、三钱)炙甘草(一、二钱)炮干姜(二、三钱)

水二钟,武火煎七、八分,温服,徐徐饮之。

六味回阳饮治阴阳将脱等证。

人参(一、二两或数钱)制附子(二、三钱)炮干姜(二、三钱)炙甘草(一钱)熟地(五钱,或

一两)当归身(三钱,如泄泻者,或血动者,以冬术易之,多多益善)

水二钟,武火煎七、八分,温服。如肉振汗多者,加炙黄四、五钱或一两,或冬白术

三、五钱;如泄泻者,加乌梅二枚,或北五味二十粒亦可;如虚阳上浮者,加茯苓二钱;如

肝经郁滞者,加肉桂二、三钱。

理阴煎此理中汤之变方也。凡脾肾中虚等证,宜刚燥者,当用理中、六君之类;宜温

润者,当用理阴、大营之类。欲知调补,当先察此。此方通治真阴虚弱,胀满呕哕,痰饮恶

心,吐泻腹痛,妇人经迟血滞等证。又凡真阴不足,或素多劳倦之辈,因而忽感寒邪,不能

解散,或发热,或头身疼痛,或面赤舌焦,或虽渴而不喜冷冻饮料,或背心肢体畏寒,但脉见无

力者,悉是假热之证。若用寒凉攻之必死,宜速用此汤,照后加减以温补阴分,托散表邪,

连进数服,使阴气渐充,则汗从阴达,而寒邪不攻自散,此最切于时用者也,神效不可尽述

熟地(三、五、七钱或一、二两)当归(二、三钱或五、七钱)炙甘草(一、二钱)干姜(炒

黄色,一、二、三钱)或加肉桂(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八分,热服。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理阴煎;再加人参,即名六味回阳

饮。治命门火衰,阴中无阳等证。若风寒外感,邪未入深,但见发热身痛,脉数不洪,凡内

无火证,素禀不足者,但用此汤加柴胡一钱半或二钱,连进一、二服,其效如神;若寒凝阴

盛而邪有难解者,必加麻黄一、二钱,放心用之,或不用柴胡亦可,恐其清利也。此寒邪初

感温散第一方,惟仲景独知此义。第仲景之温散,首用麻黄、桂枝二汤,余之温散,即以理

阴煎及大温中饮为增减,此虽一从阳分,一从阴分,其迹若异,然一逐于外,一托于内,而

用温则一也。学人当因所宜,酌而用之。若阴胜之时,外感寒邪,脉细恶寒,或背畏寒者,

乃太阳少阴证也,加细辛一、二钱,甚者再加附子一、二钱,真神剂也。或并加柴胡以助之

亦可。若阴虚火盛,其有内热不宜用温,而气血俱虚,邪不能解者,宜去姜、桂,单以三味

加减与之,或只加人参亦可。若治脾肾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者,于前方加茯苓一钱半

,或加白芥子五分以行之;若泄泻不止及肾泄者,少用当归,或并去之,加山药、扁豆、吴

茱萸、破故纸、肉豆蔻、附子之属;若腰腹有痛,加杜仲、枸杞;若腹有胀滞疼痛,加陈皮

、木香、砂仁之属。

养中煎治中气虚寒,为呕为泄者。

人参(一、二、三钱)山药(炒,二钱)白扁豆(炒,二、三钱)炙甘草(一钱)茯苓(二钱)干

姜(炒黄,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嗳腐气滞者,加陈皮一钱,或砂仁四分;如胃中空虚觉

馁者,加熟地三、五钱。

温胃散治中寒呕吐,吞酸泄泻,不思饮食,及妇人脏寒呕恶,胎气不安等证。

人参(一、二、三钱,或一两)白术(炒,一、二钱,或一两)扁豆(二钱,炒)陈皮(一钱,或不

用)干姜(炒焦,一、二、三钱)炙甘草(一钱)当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