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所言切中窾会,非揣摩臆断者比,实可以补史所未备。其他章疏表奏,明辨骏发,亦颇有眉山苏氏之风。在西蜀文字中,继魏了翁《鹤山集》后,固无多让也。
△《东涧集》十四卷(永乐**本)
宋许应龙撰。应龙字恭甫,闽县人。嘉定元年进士第。调汀州教授。累迁国子司业祭酒,权直舍人学士二院。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提举洞霄宫。
事迹具《宋史》本传。其集则不见於《艺文志》,原书卷目已不可考。明钱溥编次《秘阁书目》,亦不载其名。则明初已散佚矣。惟《永乐**》颇散见其诗文,抄撮排缀,各体粗备,而制诰一类尤繁。盖应龙在理宗时,历掌内外制,尝以日昃拜命,夜半宣锁,不二鼓而草三麻,人服其敏。史称郑清之、乔行简罢相制,皆应龙所草,帝极称其善。今二制并在集中,典雅严重,实能得代言之体。其他亦多深厚简切。而於当时宰执将帅、侍从诸臣、姓名官爵、迁转拜罢、纪传所未详者,尤可藉以徵信,於考史尤为有裨。又应龙於经济幹略,深所究心。其知潮州,属剧盗逼境,随机扞御,诸寇悉平。治潮政绩,与李宗勉治台齐名。及为兵部尚书,值乔行简行秤提楮币之法,民间不便。应龙奏罢之。今其劄子亦具存集内。大抵疏通畅达,切中事情,务为有用之言,非篆刻为文者可比。虽其格力稍弱,然舂容和雅,能不失先正典型。在南宋馆阁之中,亦可称一作手矣。谨以类裒次,釐为十有四卷。著之於录,俾不致泯没於后焉。
△《方是间居士小稿》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刘学箕撰。学箕字习之,崇安人。刘韐之曾孙,刘子翚之孙,刘<王毕>之子也。闲居不仕,自号种春子。家饶池馆,有堂曰方是间。故又号方是间居士。是编上卷,古今体诗一百七十一首。下卷,赋及杂文二十七首、长短调三十八首。
前有嘉定间建阳刘淮、东里赵蕃、开封赵必愿三序。末有学箕自记及其门人游彬等跋。初已鋟版,因兵乱散失。元至正辛丑,其裔孙名张者,复重刊之。此编盖从刻本影抄者也。刘淮序称其笔力豪放,诗摩香山之垒,词拍稼轩之肩。今观集中诸词,魄力虽少逊辛弃疾,然如其《和弃疾金缕词韵述怀》一首,悲壮激烈,忠孝之气,奕奕纸上,不愧为韐之子孙。虽置之稼轩集中,殆不能辨。淮所论者不诬。至其诗虽大体出白居易,而气味颇薄。歌行则往往放笔纵横,时露奇崛。
或伤於稍快稍粗,与居易又别一格。淮以为抗衡居易,则似尚未能矣。
△《翠微南征录》十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撰。岳字子西,贵池人。为武学生。开禧元年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大理寺鞫治,编管建宁。侂胄诛,放还。登嘉定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
又谋去丞相史弥远,事觉,下临安狱,杖死。其集名“南征”者,皆其窜建宁时所作。“翠微”则其别号也。此本卷首有新城王士祯题语,曰:“宋**集十一卷,名《翠微南征录》。第一卷开禧元年上皇帝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语最抗直。馀诗十卷,率粗豪使气。上侂胄诗云:‘十庙英灵俨如在,漫於宗社作穿窬。’及诛侂胄,函首请和。又有诗云:‘反汉须知为晁错,成秦恐不在於期。’皆不肯附和浮议,盖陈东一流人。如岳诗,不以工拙论可也。”其持议颇允。士祯又引《吴兴掌故》云:“《翠微集》,华廉字仲清著,不知何据。”案岳名著史册,此集亦著录《艺文志》,昭灼无疑。华廉所著《翠微集》,当别自一人一书,与岳集不得相混。士祯乃录以存疑,则失於裁断矣。
△《浣川集》十卷(永乐**本)
宋戴栩撰。栩字文子。朱彝尊《经义考》引王缵说,作字立子。未知孰是也。
永嘉人。登嘉定元年进士。为太学博士,迁秘书郎。出知临江军,不赴。后复起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所著《浣川集》十八卷。案栩有绝句云:“近来万境心如洗,笑改斜川作浣川。”盖其罢官后所自号,因以名集也。
外间久无传本。今从《永乐**》采掇编次,釐为十卷。栩与徐照、徐玑、翁卷、**芝等同里,故其诗派去四灵为近。然其命词琢句,多以镂刻为工,与四灵之专主清瘦者,气格稍殊。盖同源异流,各得其性之所近。至其文章法度,则本为叶適之弟子,一一守其师传,故研炼生新,与《水心集》尤为酷似。中如《论圣学》、《论边备》诸劄子,亦复敷陈剀切,在永嘉末派,可云尚有典型。惟是史弥远柄国之时,栩献诗谀颂,不一而足。而**柔以争济王事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