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从出生一来,就没有踏出过这个村子,没办法出去上学,没办法出去工作,只能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就这样过一辈子,没有外面的孩子们的快乐,偶尔有去外面回来的人捎回来的东西,那些孩子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玩,将本该他们这个年纪用的东西,当做宝贝收放起来,想的时候就去看一眼,根本就不敢去碰,他们还都是孩子,你们能想象那种情形吗。”
我们三人都沉默了,在心里面想象着那样的情形,只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还很贫困,但是我们有我们小时候的玩具,一只塑料手枪,一个铁壳的青蛙,一个属于我们快乐的童年,我们有我们喜欢的衣服,有我们不时会有的零食,尽管说不上多么好,但是无疑我们的童年时快乐的,是幸福的,是健康的,但是这里的孩子到现在这种年代,却还没有属于他们的童年。
我们无法想象,只能默默地听着,感觉到一阵阵心酸,想起那些
孩子还穿着自制的粗布衣服,手里拿着他们自制的玩具,那些孩子见到我们的时候的好奇和羡慕,我心中忽然一哆嗦,仿佛所有的国王都化作云烟,心里再也恨不起来。
“我带你们去看看那些孩子吧,他们的珍藏会让你们感觉到一些东西的。”三春儿站起来,还是忍不住咳嗦了一声,有一丝血迹始终抹不去。
茫然的跟着三春儿朝外面走去,老头和老婆婆并没有出声阻拦,或者这种压抑在内心的东西太久了,久得已经让他们必须释放一下,而我们就是得之不易的机会。
外面很黑了,没有星星月亮,因为被死气遮掩,整个村子就像是沉睡过去,偶尔还有不曾熄灭的灯光,有几家的窗户里映出电视机特有的荧光,能微微的听到电视机里传出来的声音,还有孩子们的笑语,以及大人们的窃窃私语,只是现在差不多都到了下半夜,他们却孩子啊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我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情。
寂静的夜里,传来一声声犬吠,即便是这里的鸡呀狗呀的,也都是被死气所纠缠,他们的叫声都不一样,在寂静的夜里,显得那样悲凉。
终于走到一个老宅子门前,这座老屋已经有些破败,但是从哪扇新制的木门看得出,这里经常有人来,因为木门都被磨得已经光滑,推开木门,里面有些空荡,一排排的木架子支在哪里,三春儿打开灯,昏暗的灯光下,那些木架子上倒是摆了很多东西,有不少的玩具,有的看上已经有些陈旧,但是保存的却很好,有的却还是很新的,还有一些衣服,有的看样式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种中山装,或者绿军装,又或者有八十年代的涤卡衬衣,或者是九十年代的粗布牛仔,也有现在最流行的韩版服装,也有一些已经被吃干净的食品的包装袋和铁罐和玻璃瓶,所有的东西都擦拭的很干净,显然常常有人打扫,足以彰显村子里的人对这里的重视,甚至于那些小人书图书什么的,虽然看上去好像反了很多遍的样子,但是保存的还是相当完好的。
这里的东西看得我们心神动摇,这一切究竟是需要多么小心,需要多少心思来维持着,可以想象,那些孩子在玩的时候,在试穿那些衣服的时候,那种小心翼翼的样子,而且只是试一试,却不敢一直用下去,或者这样他们已经就很满足了,当然也有很多大人的东西,只是保存的要比孩子们的东西要好得多,显然很多根本就没有动过,只是在这里看一看。
“咱们回去吧,这里还没有外人来过呢。”三春儿声音有些深沉,更带着一丝落寂。
转回去的路上,脚下的青石板透着村子里特有的沧桑,整个村子就和一座坟墓一样,让人有些不寒而栗,真难想象他们又是怎么一直生活在这里的,我们一路上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跟在三春儿身后,轻轻地叹息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