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离着酿造厂还有几百米,空气中便开始弥漫着醋的酸味。
马铭笑着自嘲似的说,在这里呆久了,回家喝水都能喝出酱油味。
酿造厂规模没有林宇想象中的大,但是看得出来厂子还是有些实力,门口停着几辆货车等着拉货,这比起北山食品厂靠拖拉机送货,明显高了几个档次。
马铭带着林宇和二娃在厂子里转了一圈。
回到了他的办公室。
马铭的办公室倒是跟王春阳的差不多一样的朴素。
“林宇老弟,你觉得我们厂子怎么样,给提提意见。”
林宇回报给对方一个略带歉意的笑容,“马总您就别笑话我了,我是个门外汉,哪里懂得这些东西。”
“不过我倒是想跟你聊一聊酿造行业的发展。”
酿造行业的发展。
好大的一个话题,马铭也不由得为之一怔。
“是啊,马总说的直白点,一个酿造厂只靠酱油、醋,怎么能行,应该增加品种,多元化发展。”
就这一句话,马铭的眼睛瞬间睁大,不可思议的看着林宇。
他实在想不出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不过二十岁,据说只是靠了点关系往HZS送点心,自己找他也只不过是想用他的人脉。
没想到这小伙子一语惊人,说出来的话怎么听怎么在理。
“哦,林老弟,那你说说看,我这酿造厂该怎么多元化发展?”
林宇顺手拿起他桌上的几张纸,上面画的是酱油醋。这是马铭给他们的酱油醋设计的包装。
“马总,老百姓除了吃酱油吃醋,他还需要香油,夏天还会需要麻汁来拌菜,还有像什么豆酱,辣椒酱,这些都是百姓的需要的东西。”
“对您来说酱油总是要发酵,做点豆酱,辣椒酱也不费什么力。”
“香油麻汁更不必多说,加个石磨就够了。”
听完林宇的这一番话,马铭惊讶的差点儿掉了下巴。
很显然这些产品在这八十年代末的时候,除了香油麻汁算是常规,豆酱辣椒酱已经算是比较超前的东西。
尤其是对百姓来说,很多人只能在电视里见到。
这些东西对于在酿造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马铭来说,显然不是什么稀罕物。
最近他想过要投产这些,可是没有下定决心,他也要考虑百姓们能不能接受的问题。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林宇这个从山村里出来的毛头小子有这样的见地。
他起身从抽屉里掏出自己珍藏的一盒茶叶,泡了两杯水,端到林宇和二娃面前,言语间也多了几分尊敬之意。
“老弟,你说的太对了,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呀,我最近也在考虑丰富产品类型,可是我在担心这些辣酱啊,豆酱啊,百姓们是否能够接受?”
林宇哈哈一笑,“马总这个问题简单的很,什么东西都有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只要能把推销做好了,就没有什么卖不了的产品。”
听到这句话,马铭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
这句话太超前了,甚至超出了马铭的思维认知,可是这么想起来又是十分万分的正确。
他之所以震惊,是因为在县城的几家HZS,他都采取借鉴了林宇和小红的合作模式。在这些售货员努力的推销下,他的酱油醋销量一路攀升。
所以今天听到这个办法的创始人林宇又说出了如此的一句话,他心中的震惊可想而知。
林宇却不想再继续说下去,有些东西点到为止,而且自己要想和马铭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就要给予马铭足够的新鲜感。
想到这儿他顾左右而言其他的说。说道。“马总我是个局外人,我能说的也只能这么多。”
马铭是个聪明人,他也明白其中的道理,见林宇不想多说,也就不再追问,。
林宇接着又说,“我在镇上租了一个门面,想来请马总帮忙介绍几个生意上的朋友,我想做你们的产品,在大光镇的代理商。”
代理商!听到这个马铭有点懵,在八十年代末这个称呼还没有流行开来,只是到了九十年代初才随着从沿海扩大到了内地。
“马总,说的直白一点,代理就是个二道贩子,但是我做了代理,你就不能在大光镇再找别的二道贩子,你的产品只能交给我去卖。”
听到这个解释,马铭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大光镇你做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