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方外:消失的八门 > 137、三千年前的体会

137、三千年前的体会

其后的岁月中便只需历年维护修补。

围墙有东西两道门,在接近门口的道路中央,各有一个砖砌的四角小亭子。亭子不大只有一米见方,中间放着一个陶盆,陶盆中点着火,下雨天也不会被浇着。火并不大,但在这绝对黑暗中就显得格外醒目了。

木栅大门夜间并不关,在外面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发亮的门洞。此地居民假如因为意外在天黑前没有赶回来,野地里也能得到方向指引。丁齐的脚步尽量放得很轻,不想惊扰已经入睡的人们,但他走到东门口的时候,还是把人给惊动了。

围墙内侧有一间屋子,有点像外面世界的大院传达

室,夜间是有人值守的。丁齐还没有走近呢,有人就听见动静从屋里开门出来了,看见是他,赶紧行礼道:“丁天兄,您这是要去哪里?”

值守人员就是负责看火堆的,为了节约燃料,火不会烧得太旺,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往里加燃料,以保证一夜都不会熄灭。丁齐摆了摆手道:“你不必理会,就在这里看好大门,我出去走走。”

那人却跪下道:“启禀天兄,天黑后有夜龙飞袭,荒野中很不安全,您还是待在屋里关好门窗稳妥。假如天兄出了什么意外,就是我等的罪过!”

丁齐摆手道:“你不必总是跪下行礼,站着说话就行。我既然敢出去,就不会有问题,今日只是为了感受三千年前的陶昕天兄如何穿行黑夜。你不必烦扰,我有事自会出声招唤。”

丁齐背手持杖走出了东大营主社的东门,这和庄梦周曾摆过的某个姿势很像,但现在这扇门很宽,所以棍子没被门框绊住,背影显得很是潇洒从容。那位值守的社民看着丁天兄的背影,眼中满是崇敬之色。

黑夜中有危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别说看见道路了,连方向都分辨不了,不可能正常行走,假如不小心失足掉进水中,恐怕连岸都找不着。另一个危险来自天空,随时可能会遭遇夜龙袭击。

村社中相对比较安全,因为夜龙通常很少飞进去,只是偶尔出现。村寨周围的旷野上并没有夜龙的巢穴,夜龙出现的概率要比深山中小多了,可仍然时常会碰到。毕竟夜龙会飞,在夜间四处觅食,十几公里的距离对它们来说并不算太远。

当地有一种竹甲,传承自陶昕圣人制作的那副金丝竹甲。如今当然不是用金丝制作了,而是在质地坚韧的楠竹片角上钻孔,以丝线或细麻线穿系,穿在身上有点像古代的金缕玉衣,此物可防范被夜龙咬伤。

尽管有竹甲,这里的人也不会没事夜里披上它跑出来溜达,只用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丁齐却拒绝了肖博知劝他披上竹甲的好意,因为这会影响动作和反应,他依仗的还是手中的长棍。

脚下就是白天坐轿子来的路,回头还能看见村社发亮的门洞,但转身朝着别的方向,便是吞没一切的黑暗。丁齐干脆把眼睛闭上了,不紧不慢的前行。他夜里出来主要是想印证一件事并寻求一个答案,三千年前的陶昕究竟是怎样穿行黑暗的?这被当地的人们视为神迹。

没有风,周围很安静,甚至是一片死寂。如今的季节相当于初夏,丁齐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山村里,夏天有两样东西很吵人,就是知了和青蛙。知了还好,而水塘里的青蛙可是彻夜呱呱叫的。

这里的青蛙非常多,可是夜晚竟然不叫,也许是环境使然吧。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公鸡清晨也不打鸣,因为品种和外面的鸡不一样。但清晨仍然有声音叫人们起床,就是田野中传来的蛙鸣声。这个世界的青蛙要等到天亮才叫。

在一片死寂中,尽管丁齐的脚步声很轻,但也清晰可闻。随着脚步,他用手中的棍梢轻轻点地,通过回声仿佛“看”见了周围的情形。这是一种通感现象,就是以一种感官取代另一种感官,对于一位心理学家而言并不是神秘。

丁齐现在的样子就像一个盲人拿着明杖

在走路,而黑暗对盲人是没有影响的。外面的世界已经有很多医疗机构搞过实验,训练盲人通过回声定位判断周围的物体,而且已经进入到应用阶段。

这看起来是用听觉取代视觉,但知觉与感觉不同,它是脑海中对信息处理加工的结果,通过声音最终还是在脑海中形成了空间景象。而这种空间景象的来源也可能不仅仅是声音信息,还包括大脑对别的尚未意识到的信息进行了推测或想象加工。

丁齐此刻在黑暗中行走并不会迷路,也不仅仅依靠听觉上的通感,因为他有心盘。在来此的一路上他都在凝炼心盘,哪怕闭着眼睛也知道已走过的道路以及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