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网游之携美封圣 > 第两百章 东皇大陆

第两百章 东皇大陆

支配。

听到後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时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於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後,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於「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是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著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於「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亿;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後,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於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後终於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有表现,观光即知自大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强,从波动鸸以光定,从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於无;观光无光,光观於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息;无光之光,谓之真光。由此参悟真静。

「观光」的方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叫「回光」;听息之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称「调息」。因此此入所讲的静功修炼法,古人又称为「回光调息」。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论述「回光调息」说:「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齐收来』是也」。

回光之法,还有另外的含义。是在观光之後,还要将此光照入下丹田,进一步再去做炼气的功夫,这个须要和筑基的第二步功法──吐纳结合炼习,在吐纳法中再作论述。

静功止念法静功的关键,在於入静;入静的关键,在於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後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麼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好。

作者有话说:月底了,还是多给你们一点儿字数吧,这个月的情况还是一样的照旧,还是希望有更多的订阅支持,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