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下午抽空去菜场买了一条真鲷回来试着做这道菜。
没想到过程竟然无比顺利。
经过测试,刨去了炸鱼、加辅料烧开的时间,剩下收汁最好实在十五分钟左右。
当这道菜完成时只听“叮”的一声。
“叮,色泽黄红、油润明亮、质地酥嫩、味道鲜香微辣的干烧加吉鱼,菜品评级:S+”
陈阳惊讶的发现,这道菜竟然跟在马家吃到的那道菜不仅最后评级都是S+,甚至连评语都几乎一模一样。
“看来这道菜我确实是得了真传了。”
不过他转念一想,当时要是没有鬼使神差地问马燕萍烧这道菜到底要多长时间,估计也不可能这么顺利,一次性做出S+的菜品。
现在回想起来,难怪自己问出这个问题时,马燕萍的神情有些古怪。
原来是因为这涉及到人家的核心秘密了。
不过她还是十分慷慨地将这秘密说了出来,陈阳有的时候不得不感叹,可能有些少数名族天生就比较霍达、淳朴。
这要搁在有些汉民的身上,姥姥,宁可花钱感谢,也不能将这么重要的东西告诉外人。
当然了,汉民的人口太多,基数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不能说这是民族的问题。
“叮!支线任务,利用盒子中的物品制作出新的S+菜品!”
“支线任务完成:根据S+菜品干烧加吉鱼,奖励关联菜品配方……!”
就在系统提示音响起的时候,晚上第一波客人已经被王健迎进了小院。
“小五,今天有客人点了朱桥甲鱼羹!你准备一下哈!”
小二的声音响起,陈阳没听清楚系统最后奖励了什么。
既然上客人了,陈阳无暇他顾,也就没时间去管那系统奖励。
反倒是今天刚上的新菜朱桥甲鱼羹能不能一炮而红才是当务之急。
前厅,一家四口。
孙启政昨天早早就定下了今晚人间滋味的位置,就是想让老爷子尝一尝朱桥甲鱼羹。
大约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爷子所在的自来水公司拓宽业务,准备生产玻璃胶。
不像现在的玻璃窗,密封都用胶条,最早的时候,木窗安装玻璃都是钉钉子。
90年代国外开始流行用一种黑色的玻璃胶固定玻璃。
正好无锡和淮安有一批专家从国外学了这种技术,所以自来水公司就安排老爷子出差去跟对方专家洽谈合作业务。
当时正值暑假,孙启政也就跟着父亲去了苏省。
跟无锡的专家谈好后,他们一行人就坐车去了淮安。
孙启政印象很深刻,当时对方安排他们一行人去了一家名叫朱桥甲鱼馆的地方吃午饭。
第一次出远门的孙启政那天中午可算是大开眼界、大饱口福了。
琳琅满目的菜色是他在冀省老家从没吃过的东西。
尤其是其中一道菜,名叫猪脚甲鱼羹,他印象最为深刻。
当时服务员上菜时端来一大盆,说是用甲鱼做的菜。
在这之前,孙启政从没吃过甲鱼,那天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吃了一口,结果被胡椒辣的直喝水。
至今他还记得父亲和当地的专家看到他这样儿笑成一片儿,特别有意思。
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父亲还记不记得这道菜,不过看到人间滋味推出这道菜后,他第一时间就预定了位置,他就是想带父亲尝一尝,也算是忆往昔了。
当小二端着甲鱼羹开始布菜时,孙启政皱眉问道:“这是……”
小二笑道:“这就是您预约的朱桥甲鱼羹!”
孙启政看到这带着酒精灯的小盅顿时有些失望:“你们这不正宗啊,我记得早前吃这道菜时就是一个大瓷碗配上一个大瓷勺,谁吃谁舀一勺放进自己的碗中!”
小二在陈阳复刻这道菜之前根本没听说过这道菜,更不可能知道早前这道菜到底是用什么容器装来着。
听到客人这问题,他也没办法解释。
好在孙启政的父亲笑道:“商家给你分装好了,这不省事了?”
孙启政听到这话顿时有些丧气,他图的是省事吗?他为的是情怀。
好家伙,分装确实方便了,但……情怀没了。
这时候,女人噘着嘴对孙启政道:“为什么要吃甲鱼啊,我最讨厌吃甲鱼了!”
得!刚刚还沉浸在回忆里的男人顿时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