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早回家的,看来又得熬夜了。
陈阳叹了一口气,便跟着父子二人来到后厨。
其实眼前这个颇有威严的老人名叫马良云,儿子叫马俊。
陈阳作为小字辈,对帝都餐饮界的人根本不熟悉。
马良云是建国后的清真菜大师马兴邦最小的儿子。
说到这位马兴邦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是醋溜苜蓿这道清真馆里的经典名菜,就是这位老先生发明的。
大家应该都知道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马连良老先生。
这位老先生是回民,经常到清真饭馆又一顺吃饭,有时演戏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就点两道菜,一个是摊鸡蛋,一个是葱爆羊肉。
有一次时间特别紧,老一代京剧艺术家在吃喝上都十分讲究,赶场又想得口福,怎么办?
当时马良云的父亲马兴邦正好在又一顺做厨师,于是试着将摊鸡蛋和葱爆羊肉混在一起爆炒,从此醋溜苜蓿这道菜便产生了。
马连良一吃,当时就交口称赞,戏称这道菜是“帝都独一份儿”。
老一辈的京剧艺术家在当时就跟现在的流量明星似的。
他的喜好被无数京剧票友研究。
从此醋溜苜蓿这道菜便成了帝都清真馆子的一道名菜,而马兴邦也因为发明了这道菜成了帝都有名的清真菜大师。
不过后来又一顺有段时间关门歇业,马兴邦辗转多家馆子,最后在聚丰园退休,自打他退休后,儿子马良云便顶上了大梁,成了聚丰园当家的大师傅。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马良云的年纪也渐渐大了,这些年跟帝都饭店的刘世忠似的,一般是不亲自做菜来着。
掌勺的都是他们家大儿子,不过这两天大儿子身体不适,所以由小儿子马俊顶着。
马良云怕小儿子手艺不实在,砸了招牌,所以这些天一直陪着小儿子苦熬到凌晨。
刚刚陈阳他们吃到的醋溜苜蓿其实就是这位老先生给儿子做的“示范”菜品。
可做完醋溜苜蓿后老先生接了个电话,它似蜜这道菜便交给了儿子。
没曾想刚打完电话,服务员便端着它似蜜说客人要退。
马俊闻言当场就炸了,觉得这是客人在找茬,服务员还在这呢,他就骂骂咧咧,话说得不知道多难听,引得其它几个值班的厨师纷纷侧目。
马良云回来后一尝,还真是自己这边的原因。
所以他一边把儿子骂了一顿,但心里却有些奇怪。
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它似蜜这道菜颜色这么深,客人是怎么在一筷子没动的情况下知道菜没熟?
看这眼前这个正在系围裙的年轻人,马良云心里直犯嘀咕。
这事发生后,他冷静想一想,估计是哪位餐饮界的高人大驾光临,不然不可能一下子发现问题。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竟然是个长相帅气的小伙子。
说实话,其实出了问题,马良云做主把菜退了就行,再不济给客人翻倍赔偿他也有这个权限。
之所以用帝都餐饮行当的老规矩试探陈阳,其实是他心里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马俊在一旁看着陈阳熟悉配料区,一边看一边冷笑:“二十刚出头的毛头小子,我就不信他的手艺多硬扎。”
他这话说得肆无忌惮,声音很大,人间滋味的几个人全都怒目而视。
尤其是王健,脸涨得通红,听到有人说陈阳的坏话,他实在忍不了。
不过陈阳却在这时给他们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他一向信奉说多错多,争辩一点意义都没有,尤其是在靠手艺吃饭的行当里,全凭实力说话,就算这时候再来十个这样的嘴炮,陈阳也不怵。
马俊见陈阳不动声色,还以为这小子是怕了,于是更加得意地对围观的同事们说:“今天真是开了眼了,吃饭的客人进门给咱上课来了,大家都把眼睁大点,瞅瞅人家什么水平。”
周围几个厨子本来就是跟着马良云吃饭,见到少东家发话了,他们顿时来了劲。
“嘿!那小子,你是我们教里的人吗?你会做清真菜吗?”有个厨师首先发难。
陈阳耸了耸肩:“又不是只有教门的朋友才会做清真菜。”
另一个厨师笑了:“这话没错,不过看你这年纪,清炒土豆丝会吗?”
周围人哄笑,有人起哄:“别给人家年轻人上难度,清炒土豆丝对于这个年纪的年轻厨师来说,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