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一笑:“山色空蒙雨亦奇。”
如入天人之境般,林放心生奇妙之感,自己深处这江南,应当入乡随俗才是。
怎能不找一处避雨之地?
林放探出灵魂神识,想找找在这山中可有避雨之地。
当然,要说林放原路返回山洞避雨自然也可以,只是林放不想返回,而且躲在山洞中,便欣赏不到秀丽的青山烟雨。
“那边儿好像有座凉亭。”
在林放的神识感知中,出现了一座凉亭,似乎还不止凉亭。
林放不假思索便快步走了过去。
到了地方,林放竟发现这亭子周围生长着郁郁葱葱的青竹,此地大概是半山腰的位置,站在亭子中,能够望见远处烟雨朦胧下的青山雾影。
亭子连接着一处长廊,长廊另一端是一座阁楼小苑。
“应该没人吧?”
林放并未可以窥探,只是也未曾在这里感受到其他人的气息。
林放旋即踏入了亭中,步入时抬头一望:翠竹亭。
亭子中有竹凳,还有供人盘膝而坐的青竹蒲团,就连亭子的内部布置也全是由竹子所构成,亭子的顶部有壁画,看起来是一座繁荣的城池。
而亭子的柱子上也都分别刻画着不同的青竹,有的粗壮坚韧,有的纤细笔直,有的如美人起舞,有的如剑客舞剑。
每一根柱子上面,除了刻画的青竹之外,还分别有着一句诗或者一句话。
比如从左边开始的第一根,上面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而右边开始的第一本,则是写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些支撑凉亭的柱子风格迥异,但都颇具情调。
“不知这亭子的主人是何人,倒是蛮有诗情画意的。”林放轻轻一笑。
忽然看到了正对着自己的一根柱子上,写着: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林放一愕,旋即洒然一笑,当即就坐了下来。
山中烟雨蒙蒙,林放坐于这翠竹亭中,可以眺望远处的山色雨景,更能够看到百里千里外在烟雨中的唯美古城。
雾霭沉沉,而青山一色,烟雨独秀其中。
正失神着,忽听得一阵轻轻浅浅的脚步声走来,还有沥沥清雨落在纸伞的沓沓声。
抬头望去。
油纸伞下,一抹胭脂红的倩影轻轻驻足。
烟雨中,望得红衣女子眼眸中清波如微风拂过泛起涟漪。
林放略微失神。
红衣女子已收起油纸伞,踏入了凉亭中。
林放这才反应过来,慌忙起身道:“在下于山中修行,忽遇山雨,寻觅避雨之处时,发现了此地,便在此躲雨,不请自来,还望姑娘勿怪。”
林放的这话无疑是表面红衣女子便是这座翠竹亭的主人。
之所以有此一说,乃是因为林放察觉到女子身上不沾一滴雨水,脚下的鞋子也十分干净。
这显然是早有准备,而非像林放一般待雨下起来之后,才开始寻觅避雨之处。
红衣女子明显是直奔此地而来,多半就是这翠竹亭的主人。
而让林放意外的是,这红衣女子的脸上竟也戴着面具。
恰巧的势,她戴着一张红狐面具。
恍惚间,林放好像听到女子轻软的声音。
“你为何戴着一张面具?”
女子心头自有疑惑。
避雨自然是可以,这翠竹亭,虽是自己常来之地,却也可以供他人于此避雨。
只是这个避雨之人倒有些奇怪。
脸上戴着一张青狐面具。
怎么会有人在山中躲雨还戴着面具呢。
林放愕然,赧然道:“姑娘不也戴着面具?”
见林放答非所问,女子也就不再询问。
她将油纸伞立在一根柱子旁,滴落着伞上的雨水,随后就走进来长廊,走向了另一端的阁楼小苑。
林放觉得有些尴尬,不知道该不该离开这里。
可此时还下着雨,或许真是心境的变化,入了这江南,林放觉得这江南之雨不可玩弄,江南的静谧让自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打打杀杀的修士,就是一个普通的凡人,因而遇上了雨,自然得避雨。
林放正犹豫着要不要离开,没一会儿女子提着一壶热茶走了出来。
将茶壶放在案台上,一副茶具被女子用热水洗涤过后,她给林放倒了一杯热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