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玄字,这些玄字,每一个字都是一样,分毫没有差别,就连入石的深度也都是一般无二,可是,每一个却给着萧易于不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萧易于说不清也道不明,一旦凝聚心神,仔细分辨,这感觉有字不在。
这,到底是如何一回事?萧易于看不明白。
此时,男子忽然放声而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门字一落,男子向着萧易于拱手转身飘然而去。
萧易于愕然的望着男子离开,又将目光集中在那石碑之上,道德经的第一章,萧易于熟悉得可以倒背入流,闲暇之余也曾用心推敲,与自己所修法决印证倒也不无体悟,但此时说来却似另有深意。
萧易于望着那玉石之上无数细小的玄字,口中喃喃说道德经,心中似有一个模糊的感觉在心中延伸,说不清道不明,仿佛萧易于见到那天地诞生,至理体悟的感觉。
昼夜相继,又是数十日,萧易于连衣角也未曾动一下。
忽然,笑容绽露,双目之中再次恢复了平常,此时的他身上气息完全敛去,未曾使用任何功法的他就与那一个普通人再无异样,他摇头笑道:“道既不可言,又何须言,好一个玄字了得。”话声之中,那一块玉石全数散去,化成纷纷光点,萧易于举脚踏出,消失在光点之中……
第九十一章 心炼
路环山而上,此时的萧易于已经身在半山腰之上,山只有一尺之宽,更有云雾弥漫,五尺之外便已看不清楚,若是普通人只怕是行在上面也会心惊胆战,吓得半死。当然对萧易于而言则无多大关系。
萧易于也不知道行了多少里路,反正,已经走出了云层之上,山道之上已渐寒,
远远的,萧易于隐隐看到有一黑点,走到近处,只见一人负手立在那条山路之上。
萧易于停了下来,因为他知道,这又将是另一个考验,心中道:“经历了琴棋书三关,这一次想来便是画了!只是不知道又有何种玄机?”
男子缓缓开口:“少主看这下面云雾!”
萧易于没有说话,如同男子一般静静的看着下面白色的云雾。
四个时辰过去,天色已经渐渐的暗淡下来,男子终于再次开口了:“少主看到了什么?”
萧易于叹息道:“变化无常。”
男子转过了身来,脸上挂着恬适的笑容:“人心无常,万物无常,天心无常,见到少主如今的修为,有些话我也就用不着说了,这幅画是我闲时所画,就送给少主,略表心意吧!”说完手上已经出现一卷轴,卷轴的背面写着三个字——天心卷,萧易于接过卷轴,还未道谢,那男子的身影渐渐的淡去,原来他早已离开,留下的只是一道残影而已。
萧易于握住卷轴,发现上面附着一道印记,一个青旋派法决落在印记之上,神识一触,印记中的信息了无遗漏。
上面乃是一段口诀,却是炼化这天心卷的法决,这道画卷自然不会如同男子所言那般简单,这天心卷乃是采七翅天蚕之丝,用每日子时用先天真罡淬炼,午时用地火炙考,百年方成,再用无数先天灵药滋养,再加以无上阵法加持,更以芥子乾坤之术内置广阔空间。
萧易于再非以前那等无知之人,一拿上手,便知这件法宝的珍贵之处。
打开画卷,出乎萧易于意料,上面非是什么脱俗非凡的仙家妙境,却是一素描的全家福,五代人神情各异。
有幼小的生命,眼睛中对世界中充满了好奇。
有少年,生机勃勃,对未来充满着憧憬,眼睛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
有青年,女子安详的看着怀中孩子,依偎在丈夫怀中,怀着幸福的笑颜。
有中年,笑颜中带着一丝疲惫,一撕忧虑,似乎已经经理了太多的磨难,脸上的皱纹说明中曾经的沧桑。
有老年,面如稿枯,虽开怀而笑,眼睛中却满是留恋,对世间的留恋,对生命的留恋。
这每一种人萧易于见了不知几何,但此时,所有的人和在一起,在那笑颜之下的别样神韵,却给着萧易于别样的感悟,世间变化,沧海桑田,天心变幻,无恒无常。
有人问,生为何?有人答:死。区别只是如何死,以何种身份而死?留下什么而死?不论如何,生而为死,何等无奈,也何等可笑。即便是仙人也不能逃脱万物定律的约束,修道者在这无常的事物之中,追求那唯一永恒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