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可谓十足。在他看来,当然也是客观事实的是,微软之所以能够兴起,完全就是依赖于和ibm的早期合作。如果没有ibm旗下电脑为平台进行捆绑销售,微软的dos系统肯定会面临严重的市场问题,说ibm是微软的引路人,完全不为过。
而最近,微软的新产品也着实得到了ibm董事会的认可。那款windows1.0虽然不是业界首款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但远比那家同行的产品出色太多倍了。而且有着盖茨提前一年之久的宣传和雄厚的公司基底在,它的市场份额扩张速度也是极其喜人的。
可以说,潜力无限。
和一个有无限前景的公司合作,成果当然是可期的,只是利益分配上要有所调整罢了。毕竟比起ibm的实力,目前的微软虽然有着近百名工程师在,和蓝色巨人的实力仍是天差地远。要不是对方在软件领域确实是业界翘楚,而这也恰是ibm的软肋,恐怕所谓的合作在一开始就是不必要的。
只是现在,虽然会谈正朝着非常良好的方向走着,但本杰明却总是忍不住,想朝那张一直空着的椅子看去。
“由于是合作开发,我们ibm打算调出大约一百名工程师,进行我方那部分系统的开发。那么盖茨先生,微软方面大约能拿出多少人呢?”
盖茨没有立刻回答。
只见他眼睛低垂,似乎是在看着空无一物的桌面,就连本杰明交来的文件也只是放在一旁。在这期间,本杰明悄悄看着保罗艾伦等人,多少感到有些不对劲。
他早就听闻盖茨有个习惯,思考时总会略微前倾着身子抖动着。刚才的交谈中,每逢需要思考的时候,盖茨的确都会做出这种动作,艾伦、鲍尔默等人都是默默等他开口。
但现在,盖茨却“应该”不是在思考,因为他没有抖动着身子。而微软一众高管似乎欲言又止,显然,对于盖茨这种“反常”的行为,他们也有点纳闷。
本杰明倒是能猜到这种纳闷是怎么回事:盖茨究竟是在思考,还是等着别人开口。
不过,盖茨显然没让大家等太久,在这种异常情况只持续了半分钟后,他可算开口了。
“一个小组。”
他说道:“我们会派人组成一个小组。”
本杰明长吁了一口气:“盖茨先生,我们当然要组成一个小组,但我现在想问的问题是,你们打算拿出多少人。”
“人数不重要。”
盖茨说道:“重要的是专业能力,不是吗?对于咱们it业来说,一个精英的作用绝对比一百个大一学生要强,难道不是吗?”
本杰明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盖茨先生,人力再强也有极限吧?你、你、你这是在开玩笑吗?怎么忽然跟我说起……什么精英的问题了?”
说着这话同时,本杰明也注意到,微软的那几位高管却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甚至以一种要看笑话的表情……看向他自己。
很不对劲,本杰明本能地察觉到了,就像他的目光从一开始就没忽略那种空椅子一样,他也早就注意到,微软高层对本次合作的信心简直爆棚。的确,微软的实力很强大,年营业额达一亿美元的公司都不是一般的存在,但他们现在好歹也是和堂堂的业界第一,蓝色巨人会谈啊,怎么会自信成这样?
“盖茨先生,麻烦你还是说一下具体人数吧,毕竟我回去后可是要向董事会交差的。”
本杰明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还是说,公司实在凑不齐和ibm规模同样的团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方倒也不建议多揽下一些工作,毕竟合作嘛,本来就是要互相帮助的。”
所以说,这句话才是重点。
一百人的团队是什么概念?
it业可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百名工程师所能制造的财富实在太多了。要知道,这可不只是“一家一百人规模的it业公司”而已,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百名工程师,一个it业公司最核心的成员。
可以说,如果一家公司真能拿出这种数量的工程师,全公司人数肯定是不低于两百的。
那么,一家人数超过两百,乃至三百、四百人的it业公司,是一种什么样的规模?
微软目前一共也就一百号人,工程师满打满算也不过六七十人,ibm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所以,在明显强弱不对等的合作关系里,以人数不均为由,扩大将来所占分红比例,这就是ibm打的如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