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的丈夫王大石调来自己手下。
王大石三十多岁年纪,长着一张极其憨厚的脸,听说小主子要交待自己作一件大事,心里兴奋的很。
他早就听说三奶奶的书铺卖话本赚了不少银子,都是小主子的朋友帮衬的。
在他心里,既然小主子的朋友这么有本事,小主子也差不了。
他们一家全家身契都在小主子手里,可以说,一生荣辱系于小主子一人。
如今,小主子看中自己叫自己办差,他必须肝脑涂地。
赵小潭交待一句,王大石就急急的应一声。
有时候态度决定一切,赵小潭一看,这精气神行啊,估计能干好。
交待完毕,王大石出了门,拿着赵小潭给的银子,先租了一匹马,直奔柳树庄。
赵小潭交给他两件事,一件,管理好静潭小筑的诸般事宜;一件,雇人在柳树庄挖地窖,准备制冰贮冰。
说是两件事,其实每一件里面都包含着好多细节,需要用心去做。
例如,静潭小筑里面,需要选一个管家,平时管理静潭小筑的外事,二门里面,需要选一个管事娘子,管理小姑娘们。
最重要的是,还要为小孩子们找几个师傅,他是想给小孩子们提供充分全面的师资力量,好好培养他们。
而且,他还准备再买一些孤儿,都送到柳树庄去。
过几年,他要蒸馏烈酒、花露、养殖珍珠。。。。。
他将需要很多很多很多的人手为他做事。
小香按照赵小潭交待的,找个个阴凉的地方,在洗澡的大木桶里装了半下水,又拿了一个小木桶放到大木桶里,小木桶装了大半下水,然后将大量硝石倒在大木桶的水中。
屏退了旁人,当她看到雾气蒸腾中,小木桶里的水变成了冰之后,惊讶的捂住嘴。
实验成功了。
赵小潭交待小香务必保密,然后,把制冰卖冰的细节交待给王大石。
忙忙碌碌中,夏天过去了,卖冰和卖话本都赚了不少银子,赵小潭在书房里,美滋滋数着厚厚的银票。
狡兔三窟,他把银票分了几个地方放好,还弄了几个瓷坛子,里面装上金锭银锭,埋在不同的地方,以备后用。
当然,当初云雾山中废弃小庙的后面,他在挖出金银的地方同样埋进去一个瓷坛。
他曾经担心,他取走了那个瓷坛,会不会误了瓷坛主人的事。
可是,那个瓷坛里面的银元宝,因为外面一层被氧化,被银庄掌柜的判断,至少有三五十年没动过,他才安心一些。
现在,他有银子了,干脆再埋一个瓷坛进去。若以后他不缺银子,就干脆忘掉它。若缺银子,再挖出来用。
这个冬天,忠勇侯府六房下面的三房有显著的变化,赵小潭的最大体会是:
他房里终于能用得起银霜炭了。银霜炭,富贵人家也不能可着劲用的高级碳,烧起来没有烟。
三奶奶也扬眉吐气起来,屋里日日宾客盈门——府里来打秋风的人太多。
甚至,有一日,当家的大太太竟也打着看小妞妞——赵小潭亲妹十六小姐的名义来三奶奶房里,话里话外,竟是想要把忠勇侯府的管家权交出来——交给三奶奶管家。
听了小香说的这些八卦,赵小潭觉得挺有趣,他打趣似的问小香:“奶奶可允了?”
小香撇撇嘴:“奶奶又不傻,拿自己的银子填侯府这个无底洞?才不上这个当呢!大太太准是惦记奶奶书铺卖话本的银子呢——”
谁让《仙途》太风靡京城了呢,还有很多二道贩子书商批发了这套话本运往大庆朝的天南海北,一买就是几百套。
谁都知道,写话本的人就认准三奶奶的书铺,只在他家卖。话本里有不少图像,仿印不易。三奶奶的书铺子靠这套话本,少说也赚了数万银子。
赵小潭一笑。
因为三奶奶发财了,打听九小姐赵小婷亲事的人都多了起来,三奶奶高兴的合不拢嘴。
这日,又是半月一休的休沐日子,柳大牛在府外求见,从前王大石指点过他,故而,他直接在忠勇侯府东北角的角门求见。
角门的值守下人们早就让小香用银子喂饱了,听见有人求见小六爷,一溜烟的就通报进来。
赵小潭在书房见了柳大牛,柳大牛跪地请安,赵小潭忍着不适,没有推拒,只是温声说道:“快起来吧。自己人,不用多礼。”
柳大牛站起身来,感激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