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漫步穿越路 > 第23章 探病孟先生

第23章 探病孟先生

孟先生摇头:“你娘身子弱,生了你小妹妹之后,她就伤着了,如今,刚调养好,可不能大意了。去回了府里的大太太,请个大夫来给你娘瞧瞧。”

孟知礼:“爹,您放心吧。我刚刚已经派人去回大太太请大夫了。”

孟先生点头。

又问他:“你今年可有把握?”

孟知礼今年十七岁,五岁就开蒙,寒窗苦读已有十二年,今年已是下了场,第一场县试已过了,还有府试和院试。

孟知礼微微一笑:“把握本来有个七八分,如今竟是十分了。”

孟先生先是疑惑:“嗯?”

复又点头:“小五爷今年也要下场,听说文仙侯给他写了一封引荐信给当地知府。你若说下场考试,免不得文仙侯也会给你写上一封—”

孟知礼点头:“我二月参加县试的时候,不知文仙侯发迹,没借力,可也正因如此,倒能考出真实成绩,儿子不才,考了第四名。本来担心府试,府试最易被戳落,有了文仙侯的引荐信,想来必中的。”

又微嘘一口气:“我本以为,孩儿与文仙侯的交情淡了,不想,他还是顾念旧情的。”

孟先生也点头:“文仙侯是个好的,知道咱们过的窘迫,刚才小厮看了他送的礼物,里面除了贵重药材,还有两锭金子,一个也有二十两。”

大庆朝金子兑银子,一兑十。四十两金子就是四百两银子。孟知礼下场科举的花费肯定足够,还能剩下不少攒起来。

几年前,孟先生原是散尽家财的。

他来到京城投奔亲戚,没想到,亲戚早就回南边去了。

他教了几家蒙童后,各有不如意之处,辗转来到侯府。

侯府给的束脩,一个月十两银子,一年一百二十两。

看着不少,但是孟先生一家五口并没别的收入,虽然吃住都不花钱,但还有日常花费,例如做衣裳、改善伙食、打赏下人,也得费些银钱,几年下来没攒下多少银子。

孟知礼考了县试,本来不必返回,接着考府试、院试,不想,母亲生病,他接到信返京。一来一去,花了不少盘缠路费。

再启程去考府试和院试,不免有些囊中羞涩,路费盘缠不足。这金子算是雪中送炭。

为了儿子的前程,孟先生也顾不得什么文人风骨,让小厮将礼物送去后宅。

过了几日,孟知礼放出风声,要下场考试。

果然,不出孟家父子所料,赵小潭写了一封书信送给孟知礼,把他引荐给知府,给他府试增加一些助力。

这日,一大早起来,天上就下起了蒙蒙细雨。

梧桐院内,赵小潭与五哥赵峰相对而坐。

赵小潭指着桌上的茶,对赵峰说:“你尝尝,这是老太爷给的龙井,我昨个尝了,味不错。”

赵峰端起茶碗,慢慢呷了一口,放下茶碗:“嗯,果然好茶。茶汤清亮,茶香四溢,咽下去,回味甘美。”

赵小潭问他:“九姐的亲事定在十月初十,如果途中顺利,你完全能赶回来。”

赵峰点头:“县试在二月,我出身侯府,不用考。府试在六月,考九天,院试在八月,考三天,考完养个十天半月的元气,就能回返,九月末怎么也能回京。

赵小潭:“什么时候启程?”

赵峰笑起来:“原本没有银子,要精打细算,不想太早启程。现如今,托侯爷你的福,我赚了不少银子,我想着,还是早些过去,熟悉熟悉那里的环境,也适应当地的水土。不然,一旦水土不服生病,耽误考试。”

赵小潭点头:“如今也不算早了,途中也要将近一个月。也就提前了一个月左右。行李都收拾好了?”

赵峰:“收拾好了,后个就出发。”

赵小潭一愣:“你这也太雷厉风行了些,后个就走,是不是太匆忙了?”

赵峰:“你知道我的性子,既然要启程,何必拖拖拉拉。”

赵小潭:“带谁去伺候你?”

赵峰:“母亲吩咐,命青云和外院的一个长随青松跟着我一道去。”

赵小潭点头:“母亲安排的妥当。青云既是小厮又是书童,贴身伺候,外院的大仆人给你打点一路上的事宜。”

又扬声叫落雪:“落雪,把书信和银子拿来。”

落雪答应了一声,过来把一个包袱放在桌上。赵小潭打开,拿出一封信给赵峰:“这个是我写给江南知府的书信。”

又指着包袱里一个布包,说:“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