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农民将军 > 第1385章 修为根本破不了

第1385章 修为根本破不了

洛神谷前已肃立着八道身影。*零*点¨墈?书_ ^首?发¢皇浦云玄色道袍上绣着暗纹云章,他刚与大长老在洛神殿内交代完最后一桩宗门要务——内门和外门的护法大阵都需要以灵力温养,库房第三层的典籍不得轻传。此刻他负手立于石阶前,目光扫过阶下七位背负行囊的弟子,晨光恰好落在他鬓角微霜处,漾出几分沉凝的金辉。

七个弟子皆是宗门精挑细选的翘楚,最大的不过弱冠,最小的才及笄。有的偷偷抬眼望了望宗主挺拔的背影,又飞快低下头去整理腰间的法器。他们靴底都沾着新泥,显然是天不亮就起身收拾行装。

"此行浔州,山高水远。"皇浦云的声音不高,却穿透了山间的薄雾,"记住,你们肩上扛的不仅是自己的道途。"他抬手拂过腰间玉佩,那枚刻着青云纹的暖玉在朝阳下泛起柔光。七位弟子齐声应道"弟子明白",声音清脆如玉石相击,惊起了山门古柏上栖息的几只灰鹤。

皇浦云转身望向东方天际,那里正有雁群列阵飞过。他将拂尘搭在臂弯,率先踏上蜿蜒的山道。七位弟子紧随其后,青蓝色的宗门校服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串被晨露打湿的风铃,朝着浔州的方向缓缓移动。山门外的石阶上,还残留着他们来时的脚印,很快便被升起的朝阳晒干,只余下被寄予厚望的少年们,正一步步走向未知的路。

皇浦云青衫缓带,七名弟子皆是素色短打,一行人沿着官道缓缓而行。他们走过辽州的枣糕铺子,看伙计掀开蒸笼时腾起的白雾裹着甜香;路过金州水畔,见浣衣妇人用木槌敲打衣物,棒槌声混着俚语小调;在佰州山民抬着竹编龙首过石桥时,还驻足看了半日光景,直到暮色染红桥头灯笼。

过一处山脉时,他忽然驻足,让弟子们伸手触碰崖壁渗出的清泉。"此处岩层含玉,灵气温润如春水。"说着指尖抚过裸露的山岩,石缝间竟有细弱的荧光流转。行至江南水乡,他又让众人闭眼静坐乌篷船中,感受水汽氤氲里,灵气如何顺着船篷缝隙渗入肌理——与北方山石间的刚猛不同,这里的灵气带着三分柔媚,缠得人指尖发麻。

最奇的是巴州神庙外,那株千年柏树下,皇浦云折了片柏叶让弟子传看。"此处文脉汇聚,灵气便如陈年墨香,虽淡却能沁入骨髓。"果然有小弟子赵衡捧着柏叶片刻,忽然轻呼:"宗主,弟子好像听见书页翻动的声音。"

三个月的路程,他们的草鞋磨穿了底,行囊里却多了各州的泥土样本。·咸?鱼.看~书¢枉¢ ′更`芯′嶵¢哙?七张年轻的脸庞都添了几分沉稳,望向山河时,眼眸里不再只有风景,更多了层探寻灵气流转的专注。皇浦云望着弟子们蹲在田埂上观察稻禾灵力流转的背影,玄色袖袍在风中微微摆动,唇角噙着浅淡笑意——修行不止于静坐吐纳,山河大地,皆是道场。

皇浦云的马蹄刚在浔州码头停稳,便有属吏捧着印匣迎上来。他将缰绳丢给随从,撩袍踏入官署时,案头已积了半尺高的文卷——都是三月来积压的水患呈报与州牧呈文。指尖划过标红的"纳江水汛"急报,他眉头微蹙,提笔蘸墨时,腕骨还带着长途跋涉的酸胀。

"你们几个,"他头也未抬,声音透过书卷传向廊下,"随老祖去。"

七名弟子齐齐躬身。为首的师兄接过师父递来的木牌,那是块浸过桐油的沉香木,上刻"皇浦"二字,边角已磨得圆润。他们转身时,正见越族老祖立在门外:银须垂至心口,靛蓝对襟衣上绣着水纹图腾,手里转着颗油亮的木珠,见了孩子们便眯眼笑,露出半截贝齿。

"跟我来。"老祖声音像浸了山泉水,温润得很。

青石板路被晨雨润得发亮,两旁木楼挑着羊角形灯笼,有背着竹篓的妇人驻足行礼,竹篓里的草药散出清苦香气。阿禾悄悄扯了扯师兄的衣袖,师兄压低声音:"别乱看。"却见老祖忽然停在一株老榕树下,树干上缠着碗口粗的青藤,藤叶间垂着串红果。

"这叫胭脂子,"老祖摘下颗捏碎,红汁染透指腹,"山里的瘴气见了它就躲。"他忽然朝最小的阿禾招手,将红汁抹在她眉心,"往后你们的命,要靠这些草木护着。"

阿禾捂着额头,见师兄们已跟着老祖往山坳走。远处传来皇浦云在官署拍案的声响,惊飞了檐下避雨的燕子。老祖忽然回头,指着云雾缭绕的南山:"那山里有白鳞鱼,会吞月光。等你们能徒手捉鱼时,就懂浔州的水土了。"

七双布鞋踩过沾着青苔的石阶,将官署的烛火与案牍声远远抛在身后。老祖的木珠在掌心转得更快,银须随步履轻轻晃动,像要把这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