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为他们提供更加先进的武备,以及出发的粮草,一直送到天竺的土地。
说实在的,这对于被选中的跟随老曹远征天竺的百姓并不公平,但是谁又在乎他们怎么想呢?曹操需要,王言不留,他们只能服从,再没有别的路。
选定了人之后,王言安排着这些人对蜀地的土地进行开发,第一批出发的人开始迁徙。他们要迁到沿海的吴郡,那里是长江的出海口,王言在那边有码头。
各种的东西都要运输,这是一个庞大的工作,各项的准备工作都要做好。等到了来年春天,老曹将会带着人,登上战舰,扬帆出海,远征天竺。
这是老曹要统筹的工作,王言要做的,只是安排人跟他们对接罢了,他还是主持着江南跟蜀地的工作,要彻底的稳定百姓,恢复生产建设。
战争已经结束,和平再一次的成为这片古老大地的主题,不同的是,这一次百姓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王言是纯粹的黔首,后来还成了流民,他跟百姓站在一起,缔造一个强盛几百年,思想影响几年年的强大帝国……
日常感谢投月票的好哥哥们支持、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们支持、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
这是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用花鸟篆字雕刻而成。李斯的下场不怎么好,但他的字很不错,同样也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对于这一方传国玺,王言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哪怕有着再多的传奇故事,它终究只是一方玺罢了。只不过他确实没见过,现在是看个稀奇。先前当了两次皇帝,传国玺早都遗失了,他也没看过。
现在把玩上了,也就过去了。不过他倒是打算在以后印钱的时候,将钱上的将军印换成这个传国玺,他当然也承认这方玺的特殊价值。
至于说造假的事,王言是有着丰富的古玩鉴赏知识的,虽然也确实没有另一方印玺给他对比,但是从他对玉料的判断,对年代的判断,以及个人的感觉来讲,这就是真的。
而且老曹没必要干这种事儿,汉帝、朝臣等人想做假也没时间。毕竟那玉还是挺难得的,国家鼎盛之时,当然要什么有什么,现在的这帮人都穷的很,哪里有那许多宝贝。
找了印泥,在白纸上扣了一下,看着纸上的印字,王言满意的点头,又用了一张新纸,提笔写了起来。一边写,一边看了眼曹操。
“蜀地汝需亲往,皆按你我先前商议而定,近期便可以开始筹备,先遣探路之事务必安排妥当,来春后尔等启程上路,一刻不得拖延。”
曹操点着头,拱了拱手算是回答过了。
这是先前两人早就商议好的,曹操去收编了蜀地,以免王言还要继续动兵。到时候曹操便直接选择人口,划出一批来,用以远征。
当然王言说的来年走,肯定不是五十万人全都走。毕竟路途遥远,而且又难走,五十万人都得死到路上。而是分批次,几万一批的离开。
第一批是高层以及精锐士兵还有家眷,王言出动海军战船给他们送过去,以后也是海军战舰运送,有了固定的地点,商路也好开通。
其实王言一开始是打算让老曹翻山越岭过去的,不过后来想了想就算了。百姓们遭的罪太多了,没必要就这么死在路上。
不过即便如此,长途的航海也是要死人的。伴随着征服的,永远是死亡,别人没死,先死自己人。
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考验。现在的舰队规模已经很大了,二十年的时间,即便退役了许多战舰,也还是有五十余艘,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先进。
当年派出去的舰队全都回来,虽然损失惨重,不少都流落到了不同的大陆,但总归收获了重要的航海经验,以及初步的并不精细的海图。天竺那边,早都已经为王言的舰队探明。沿途补给也不缺,带的东西足够往返一趟。
毕竟去的时候人多,回来的时候只有开船的人,怎么都能解决。
王言写好了两张纸,等了一会儿墨迹晾干,分别盖上了传国玺和他的将军印,找来一个缩在角落降低存在感的宦官,吩咐其安排人手,将这两封信送去给孙策、士燮。
让汉庭派人的意思很简单,那边实在偏远,消息传递不畅,还不知道这边的结果。现在是汉庭的宦官,用了传国玺的印,又用了他王大将军的印,足矣证明真伪。
信的内容也简单,给了他们两个选择。要么等他整饬完了江南、蜀地的情况之后,大军南下,抓住他们一个个弄死,要么趁他还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