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过去结束那个战国 > 第13章 下一步计划印刷术

第13章 下一步计划印刷术

不常用级选三千字,特级每字刻五枚,一般级每字三枚,普通级每字两枚,不常用级每字一枚,全部下来大概一套九千枚。

方立想把新版书籍,统一制作成三百字一页,三十页左右一册,这样双面印刷一册书就是一万八千字,像《论语》这样的书籍一册就全部能印刷完成。模具要是为了方便直接做六十套最好,但是考虑到技术还没试验过,铅字也没有那么多,先做二十套,用好了,六千字的书一次排版就能完全印刷出来。

刻字、材料和铁匠的制作费用加上印刷模具全部下来,一套需要五十两成本。

工具可以先准备起来了,先做一套模具,几十个铅字试试。方立找的是村里铁匠,孙家族人,外号铁头,大家都叫他孙铁头,方立把自己画好的模具图纸和铅字大小型制说给孙铁匠,模具是按照纸张一开后的大小制作的,一次印两页,到时候可以两个模具一组的用,正好可以正反面四页一次印出来。

孙铁匠技艺好,脾气虽然有些怪异,人却也不错,听完方立的想法后,当时就提出了好多改进建议,两人在铁匠铺里讨论了几个时辰,终于敲定了模具方案,约好了两日后取,方立交了定钱,满意的回了家。

方立走后,孙铁头不忿(两人讨论的面红耳赤)的脸舒张开,坐在灶头没有动作,“这娃厉害啊,这技艺要是流传出去……,哎,孩子太小还是不懂保密啊。”

大寺村的荒地经过一个半月的开荒,初具模样,这段时间又有许多流民经过村子,巡逻队对经过的人都严格审查,有些实在困难的就留在村里帮忙开荒,给口饭吃,这些人也不要工钱,各家也愿意用,开荒太费劳力了,买地多的人家便雇几个工。村里的牛是也可以雇佣的,给的钱够养活两头牛和方刚一家人就行,不会多收。

翻好的地把草木灰、鸡鸭粪便和河塘里的烂泥混合着撒到地中,没开的荒地,先是割了草,烧一遍地,再一点点的挖掉石头,翻出来的石头在自家地边堆砌起来。荒地还是很多,卖出去的不到五分之一,虽然还有人陆续的在买,也是卖不出多少。

这还是大寺村人眼光好一些的,因为村里富户地主多,有包长工的习俗,雇几个短工不算什么,临近的几个村子更是卖不出多少地,都是自己家人吭哧吭哧的干的。

对此方立也没有办法,就算方立现在赚到钱了,也说服不了爷爷多买荒地,雇人来种,反而方立家因为前年刚刚开了两亩荒地,今年便一亩都没买。当然方立也看不上种地的这点利润,也就得过且过了。

而在二十五里外的石桥镇,灾民已经汇聚成群,几百人在县城里乞讨,县衙也开了赈灾的粥棚,暂时还没有起太大的乱子。县令老爷对此没有太多感想,还是每日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镇里的富商店铺已经募捐过两遍了,几千两的捐银,县令大人自己便留下了一半,下面办事的人各自肯定要克扣一些,真正用到赈灾上的十不存一,施粥主要用的还是国家储备的粮食,那粥稀得能照见人影,即使这样,一群灾民也是感恩戴德,大喊青天大老爷啊,这又极大的满足了县令大人的虚荣心理。

一篇极其优美的书文在书吏等几人的润色下看的县令大人十分舒坦,差点自己都信了里面对自己歌颂的辞藻,“着驿丞派人,快马加鞭,赶紧送去淮阳府,另外李县丞还得想想办法让那些富户多出些银子啊,灾民还是苦啊,我们做父母官的不能不作为啊” 。

“大人说的是,我这便去办”,李县丞拿着文书唯唯诺诺的退了下去。

县令大人“哈哈”大笑起来,心情真的不错,这文书送上去,自己或许还能再上层楼,随手一扫,拿着茶杯的手不小心把桌角的一卷文书扫到了地上,县令大人喘着粗气,两个胸大肌压着一块腹大肌好不容易蹲下身子,才把那文书捡了起来。

那文书正是两个月前大寺村里正报来的水车技术,当时县令大人听过后也只是一笑而过,“小儿玩闹,张里正也跟着胡闹?”这是县令大人的原话。

“这个张宪,越来越不像话了,这个月居然也没送些银钱来了,看来他是干到头了,哼!有机会该好好整治一番啦。”

当日,张宪自认为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的水车技术报给县令大人,并再三说辞,也没有引起县令的重视,回去后可把张宪气的够呛,所以办事也没有再过多顾虑:自己把大寺村周边经营好,管他别处风和雨。之后张宪也很少去县府了,本来作为惯例的孝敬银子便也没有给了,全心全意放在了大寺村的周边防卫和村里的开荒上。

如今已经初见成效,见到农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