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过早饭,张氏在厨房还没收拾完,田氏就迫不及待的追了过来,问张氏商量的怎么样了,张氏只好面带歉意的拒绝了,说要再留兰叶一年,今年不会给她定亲。
吕氏看田氏进了厨房,担心张氏同意田氏说的亲事,便随后也进了厨房,正好听到了张氏拒绝的话,面上不由一喜,接着又听张氏说要再留兰叶一年,今年不会定亲,又着急起来,她大侄子今年都十八岁了,可等不起一年了。
“你和我大哥这是怎么商量的,先定亲不成婚不也行吗,我娘家侄子的条件在这十里八村都算是好的了,要不是看叶丫头是我亲侄女,我能这么上心吗,真是白费了我这份心意。”田氏有些生气的说道。
“二弟妹你的心意我们领了,嫂子在这谢谢你了,你也不要和你嫂子那边说了,免得再生枝节,这事就不要再提了。”
“哼,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算我多管闲事。”田氏气哼哼的走了,看见站在门口的吕氏也没说话。
“三弟妹,我刚才说的话你刚才也听见了吧,叶子的婚事等明年再说吧,你也和你嫂子说一声吧,别耽误了你娘家侄子。”
“行,我给家里传个信,真是可惜了,挺好的一桩姻缘。”吕氏虽然不悦,但看张氏都直接拒绝田氏了,便也没再多说,在她心里,自己的侄子娶兰叶多少是有点委屈了。
兰大海俩口子原本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也就没和兰家老两口说起,没想到村里竟然也有人再打兰叶的主意,而且还直接找了媒人上门。
一晃就到了正月初六,年前预定的糕点有一些从今天就要开始给人送货了,所以张氏妯娌几人今天又开始忙着做起糕点来,但好在只是做松仁枣泥糕一种。
镇上的集市从昨天就开始了,今天正好是集日,所以就多做了一些枣泥糕,准备送完货后在集市上卖。
“兰嫂子在家吗?”
张氏的屋子靠近大门,所以最先听到了有人叫门,便走出了屋子,一眼便看到了大门口站着一个穿着一身半旧的花布衣裳头发梳的极其光亮的老太太。
“大婶你找谁?”张氏看着老太太有些面熟,但是又认不出是谁来。
“你是兰家大儿媳妇吧,我是你们村李长贵的小姑母,家在田家洼,和你家老二媳妇娘家是一个村的,当初老二媳妇嫁给老二还是我给说的媒呢,我是来找你娘说说话的。”老太太满脸的笑容露出一口参差不齐的大黄牙。
“原来是李姑母啊,快请进,我娘在屋里呢。”张氏这才想起来,确实有这么个人,连忙将人往屋里请。
“兰嫂子在家呢,我来找你说说话。”李姑母一进堂屋就和兰老太太说道。
“哎呀,这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我可是有年头没见到你了,上次见还是因为老二的婚事呢,这一晃都多少年过去了。”兰老太太有些感慨的说道。
“可不是,这一天天就为了一张嘴忙乎,连和老姐妹说话的时间都没有。”李姑母跟着附和道。
“老大媳妇,赶紧去烧点热水去,连个眼力见都没有,妹子你可别挑理。”
“兰嫂子,你这话就外道了,我又不是外人,挑啥理,她们这些年轻人还得靠咱们这些老的慢慢教才行。”
“谁说不是呢,这家里家外哪样不得靠着咱们这些老的撑着才行,这他们还不知足呢。”兰老太太说的仿佛自己有一肚子的委屈似的。
“家家都一样,我那几个儿媳妇天天在背地里撺掇着要分家,你说我和老头子活的好好的,分的哪门子家,就他们那大手大脚的,分了家饭都得吃不上。”李姑母也是满肚子委屈向着兰老太太诉说。
两个老太太你一言我一语的各自诉说着自家儿媳妇的不是,自己的不容易。
张氏很快烧好了水,家里没有茶壶茶杯,只能将水倒进碗里端进屋。
两个老太太说的正有些口渴,便都端起碗来喝了一口,然后又接着说了起来。
兰老太太看张氏在一旁站着不动,便瞪了她一眼,示意她回自己屋待着去。
李姑母看屋里没人了,便说出了今天的来意。
原来这个李姑母今天来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兰叶。
李姑母是附近几个村里有名的媒婆,前几天,她娘家侄子李长贵去她家喝酒,顺便说起了自己家的小儿子。
李长贵家的小儿子李三柱今年刚十六,原本李长贵是不着急给儿子说亲的,但是这小子自从年前见过兰叶一面之后,便相中了兰叶。要说两人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