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奢将军,现在刚好有一支三千人的军团,你要是不要?”
赵奢一愣,在他的记忆中,诸葛子明掌控的军队只有城防军。
至于陷阵营,赵奢也不知道陷阵营长什么样子。
在他那个时代,也没听说过陷阵营的名字。
还有一支三千人的军团?
“主公,这支军团现在何处?”
诸葛子明起身,伸手在地图上点了点。
那个位置,正是东城方向的那一处小型山脉。
赵奢的双眼,逐渐泛起亮光。
在城外,难不成和自己一样,也是被复活出来的?
一口气复活三千人?!
不得不说,复活自己的那个神明真是强大。
“就是不知,这支军团战力如何?”
“呵呵,将军放心,那支军团虽不说顶尖,但极善步战。”
“同时属于轻步兵,机动能力也是不错,正适合在城外袭扰作战。”
略作思索,赵奢重重点了点头。
“既然主公信任,奢自然愿意领兵!”
“善!事不宜迟,孤这边送将军出城,顺便见见其他同僚。”
其他同僚。
说的应该是就是李儒、许褚、高顺吧?
虽然赵奢不认识他们,但也在复活之前知晓了三人和自己来自一处。
那便是后世了。
后世……
路上,一直沉默的赵奢还是问出了他心中的问题。
“主公,我死之后,赵国如何了?”
这……
诸葛子明听到这个问题,顿时觉得嘴里发干。
这咋说?
编一个善意的谎言?
日后若是召唤出来秦国人杰,岂不是轻易就戳穿了?
“额,将军,你死之后,赵国国力下降。”
“长平之战,赵王拜赵括为将,他误中轻敌之计……”
诸葛子明有些不忍心再说下去,生怕这位刚刚出世的人杰气急攻心。
实际上,当赵奢听到赵王拜赵括为将时,他便已经猜到了结果。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
赵奢在临死前就曾对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
他是知道赵括有些纸上谈兵的,他早就料到,一旦赵括为将,便是赵国的覆灭之日。
想着想着,赵奢突然眉头一皱。
“主公,廉颇老将军呢?”
“有他在,赵王何必启用括儿?!”
这问题,真是一个比一个刁钻啊。
“啧……”
“赵王中了白起的离间计,疑心廉颇投敌,于战时换掉了廉颇的将位。”
“临阵换将?!”
赵奢的嗓音,明显提升了一个分贝。
附近行色匆匆的百姓,纷纷面露疑惑的望来。
对于廉颇的能力,在没人比赵奢清楚。
赵奢、廉颇、乐乘三人,作为赵国唯三的将才、帅才,可以说互相之间极为了解。
要说廉颇投敌,还是投降了秦国,他赵奢一万个不信。
只听得赵奢一声喟然长叹。
他摇了摇头,前世的一切虽然充满遗憾,但既然过去,就让他随风去了吧。
东城门,乃是高顺的驻防方向。
临到城门,孟良便看见高顺在城头指挥着布防。
不知怎滴,在这种时候,看见高顺那张沉稳老气的脸庞,陡然让人觉得安稳。
'“赵奢将军,那便是东汉名将,高顺将军。”
顺着诸葛子明手指方向,赵奢看向城头那位黑甲将军。
“战国之后,秦实现了大一统,但仅存二世。”
“后者,便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
“汉朝立世四百年,其中经历过王莽新朝,后二百年就是东汉。”
大一统啊。
赵奢心底念叨着。
汉朝能够历经四百年,想必各地百姓过得都还好吧?
应该不会再记得先祖们保家卫国的志向了吧?
这副情怀,是诸葛子明无法体会的。
不仅仅是诸葛子明,任何一个后世子孙都会将天下大一统当做理所应当。
我泱泱华夏,理应大一统。
但这在赵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