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我之所以这么着急,正是担心守墓人被他们发现。”
“那还等什么,赶紧进去看看是不是真有此人。”我连忙伸手示意。
梁如玉伸手挡过道,“不用急,即便守墓人在也不会轻易暴露身份。再加上我们的身份,要让他开口肯定不可能。老高,你留在外面看着,我和唐皓进去看看,有任何分吹草地及时提醒。”
梁如玉好像有意避开老高出手,我向老高点头示意了下,也算安慰了他。老高后退两步,坚定的看着周围。梁如玉点头示意后便小心的往里走去。
到门口,才看到那把铜锁已被磨光,应该是经常有人出入才会出现的结果。不过这地方看上去倒是没有多大特别,和普通的祠堂差不多,但为何要锁着就搞不懂。
梁如玉敲了敲门,这才发现那不是普通的门,而是铜门。好家伙,祠堂大门用铜打造,这可是头一次见到。看来九里谭还真有大人物,要不然也不可能有这资格。
“有人在吗?”梁如玉轻轻的问了句,好像害怕打扰了里面的灵魂而遭到更大的攻击。
里面没回应,梁如玉又敲了两声,还是没听到回应的情况下只好带头往里走。
带着小心的脚步跨过铜门,阴暗瞬间袭来,一种胆怯的感觉随即笼罩。
第一眼看到的不是什么灵位,而是一道屏风前挂着的一幅肖像画。只见画像中坐着一人,长袍,官帽,一手背着,一手拿着书正气势昂然的看着。
画像中没有任何字迹,便看不出此人是谁,但从官服看,应该是大清?朝没错。这一画面瞬间让我想起了梁如玉说的那个故事,貌似这地方的传说还真不假。但并不排除这是村民请人画出来挂在此地,毕竟没有任何多余的字迹证明。
“书海人生,生入书海。”
梁如玉轻声的说了句,画面瞬间被她打乱。画面什么都没有,她拿来这么一句,不是开玩笑吧!
“什么意思,你见过画上的人?”我连忙小声的问道。
“张老爷子的名句,九里谭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张老爷子当年进京赶考时留下的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鼓励着老爷子一路高升,从一个小小的书生到名气大振。”梁如玉看着画解释道。
这话有些不明不白,不过她知道这么多一定与她身份有关。管不了她到底从何处了解到,能把这事搞清楚才是重点。
说完,梁如玉又示意继续往里走。
祠堂前摆着屏风倒也不奇怪,奇怪的是这地方还没看到点燃的蜡烛之类的,更没问道香火的味道,说明这地方是很少人过来。可那把铜锁明明是被摸得掉了漆,难道是有专门看守的人过来打扫?
穿过屏风,只见正前方还挂着一幅画,画中还是个古人,不同的是,这古人蹲坐在太师椅上,穿一身将军服正襟危坐,腰间配着的那把宝剑已伸出一半,看上去极有气势。
因为祠堂光线微弱,倒是没能看清全貌,但也正是因为这股阴暗更承托出画面的气势。貌似这并不是大众的祠堂,而是两位文武大将的专用祠堂,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而建。
“前有文,后有武,九里谭确实藏着太多让人摸不透的人文历史存在,之前没机会看到。这次能看清文武二将也证实了传说不假,无字碑绝非虚言。”梁如玉严肃的说道。
“这么说来,这地方是真有无字斗的存在,而且从祠堂里能找到线索?”我跟着又问道。
梁如玉跟着上前一步,看着画面沉思稍许后才点头道,“祠堂并不是单独存在,只是私人掏钱建造。九里谭张氏所有人拥有,而两幅画里的人应该是同一人,只是用两种不同方式呈现而已。”
“同一人?”我惊讶的喊道。
“没错,文武二者息息相关,很少人知道张老爷子其实带着一身武艺进京赶考。后来还曾去过战场,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能驰聘疆场,不过这并不能掩盖他武艺高超的事实。”
“可这与我们要找的无字斗有什么关系,两幅画上没有任何记载,且祠堂里也没任何能说明他的丰功伟绩。这种口递口的传说基本上已确定是假象,我更相信老高的说法。”我当即冷冷的回答道。
梁如玉没开口,而是带着自己的沉思往旁边走去,好像还要找到更多线索来证明此事。
我也没再有什么好说的,跟着抬头往旁边可能找到线索的地方看去。旁边虽有些记载,但都不是关于这位张老爷子,而是九里谭的一些地方志。
能有这样的记载确实非常好,能让后人知道曾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