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 第13章 柳如是(下)

第13章 柳如是(下)

,家丁回来时带来了一个坏消息:清军正迅速逼近南京城。

钱谦益深知,这个消息让整个局势变得更加紧张。他急忙吩咐使女们严加看守夫人,确保她不会做出过激的举动。然后,他匆匆赶往城外,代表南明政权,在冷冽的秋雨中跪迎清军的到来。他心中明白,为了家族和自己的前途,他必须作出这样的选择。

在随后的日子里,钱谦益为了向新主子表示忠诚,献上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珍贵的古玩。他的这些举动,无疑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家族的财富。

这年秋天,清政权宣布召集南明降臣到北京接受封职。当天,许多降臣都带着妻妾北上,然而柳如是却坚决不肯随行。她身着大红色的华服,毅然站在道旁,眼中满是悲愤。她看着自己的丈夫在清军的押送下渐行渐远,对于他的叛变和屈服,她无法掩饰心中的痛楚和失望。

明朝皇帝姓朱,柳如是身着一袭红袍,她的衣袍在众人眼中如同一团烈火,炽热而醒目。这不仅揭示了她内心的反清复明之志,更像是一道无形的挑战书,向满清权贵发起了挑衅。面对这样一个英勇的女子,那些已经屈服于清朝的降臣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羞愧。他们在她面前,仿佛变成了被霜打的秧苗,毫无生气。他们的心中充满了自责和悔恨,因为他们没有像柳如是那样,坚守住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钱谦益是他的心中充满了羞愧和自责。他感到自己就像是一只钻进了地洞的兔子,不敢面对柳如是那坚定的目光。他在途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水击风抟山外山,前期语尽一杯间。五更噩梦飞金镜,千叠愁心锁玉关。人以苍蝇污白璧,天将市虎试朱颜。衣朱曳绮留都女,羞杀当年翟茀班。”这些诗句中充满了自责和悔恨,他对自己在那个关键时刻的软弱和屈服感到深深的羞愧。

顺治三年的一个夏天,钱谦益在北京朝廷的礼部侍郎职位上,度过了一段不短的时光。作为明史的副总裁,他的学识与才情都备受瞩目。然而,他却以身体不适为由,选择回到故乡,似乎是想借着诗酒的消磨,度过余生。 每当因生活的艰辛或者朝廷的勾心斗角而烦心时,他总不免叹气,怨怼着:“真不如一死了之!”这时,他的妻子柳如是总会在一旁冷冷地讽刺道:“你若真的勇敢,又怎会选择今日死去,而不是当年乙酉之变?”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柳如是并没有闲下来。她一直都在为反清复明的事业奔波,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看着妻子如此坚定,钱谦益心生愧疚。为了弥补内心的歉意,他开始做起了两面人。表面上,他穿着清朝的官服,享受着荣华富贵;但私下里,他悄悄资助那些致力于反清复明的志士,其中包括黄毓淇。他和柳如是共同为这些英雄提供物资和金钱的支持,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振大明的雄风。

在历史的云涌之际,黄毓琪,一位英勇的起义军领袖,率领部众从舟山群岛出击,目标直指常州。然而,他们遭遇了强悍的八旗军,英勇的抵抗未能扭转战局,黄毓琪最终败下阵来。 清廷得知此事后,开始追查与此事有关的人员。钱谦益,这位在文坛上颇有声望的人物,也因此被列入了缉捕名单。此刻,他正在病榻之上,憔悴而疲惫。然而,他的妻子柳如是却在他身边,坚定而果敢。 柳如是明白,丈夫一人前往南京将无生还的可能,而她在南京有许多故交好友,或许可以为他谋划一二。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决定跟随丈夫同行。尽管身体虚弱,她仍强撑病体,不离不弃地守护在钱谦益的身边。 面对朝廷的缉捕令,柳如是毫不畏惧。她上书官府,请求代替丈夫受死,或与丈夫一同赴死。她的勇气和坚定感动了官府,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柳如是四处奔走、上下求索之下,最终花费了巨额资财,才使得丈夫钱谦益得以保全性命。 此时的柳如是三十岁,正值盛年;而她的丈夫钱谦益已经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但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钱谦益的故乡常熟。他们深知,反清复明的道路漫长而艰险,但他们愿意为了这个伟大的事业而全力以赴。 回到常熟后,柳如是和钱谦益迅速组织起反清复明的力量。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联合各方志士,共同为光复明朝而努力。柳如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胆识,为起义军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策略。

在康熙三年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五月二十四日,那个被众人羡慕的幸运儿,钱谦益,悄然离世,留下了他的传奇和无尽的回忆。享年八十五岁高龄的他,将一个曾经辉煌但如今已显破败的家庭,留给了年仅不满五十岁的柳如是。

钱谦益的去世,对于他的家族来说,似乎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尤其是那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