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些华美的衣物和闪闪发光的首饰,好奇地询问起杨龙友的用意。杨龙友微笑着解释说,这些都是他的好友阮大铖托他置办的,希望以此拉近与侯方域的关系。
侯方域沉默地听着杨龙友的叙述,复社领袖陈贞慧和吴应箕也在场,他们眉头紧皱,显然对阮大铖的意图心知肚明。阮大铖曾是赵南星的弟子,声名显赫,他虽然曾经与魏党有所交往,但也在许多关键时刻保护过东林君子。然而,如今魏党已经衰败,阮大铖却成为了东林、复社的敌人。
杨龙友看着侯方域,眼神中带着恳求说“阮大铖曾是赵南星的弟子,他虽然曾与魏党有所交往,但也在许多关键时刻保护过东林君子。如今魏党已经衰败,阮大铖却成为了东林、复社的敌人。最近,复社的人对他的攻击和侮辱似乎有些过分了。就算他是魏党的一员,如果他愿意悔过自新,我们也应该原谅他。”
然而,李香君在听到杨龙友的话后,杏眼圆睁,双眉倒竖,她生气地质问杨龙友:“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阮大铖过去可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甚至认魏忠贤为干爹,凭着这点他无恶不作、丧失廉耻。无论是妇女还是普通人,都对他唾骂不已。这些正直的复社成员对他的揭露、攻击和辱骂都是他罪有应得。现在你却要同情他、援救他!你想想,你作为天下闻名的名士,要用你的名声来帮助小人脱险,这不是让自己走上危险的绝路吗?请你再三思量,三思而后行。”
李香君的停顿,仿佛时间被拉长。她的目光在那堆礼品上稍作停留,如同蜻蜓点水,然后她抬起头,眼中闪耀着坚定与决然。
“你若因收了他的妆奁而难以开口,那我此刻便将这身新衣、这头上钗锾与手镯悉数归还,并将他送来的所有妆奁一一退回。”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她宁愿生活困顿,也不愿接受这奴才小人的礼物。这是她的底线,也是她的尊严。她宁愿清贫度日,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说罢,她果决地脱下了那身新婚的华服,那件曾经让她心生期待的衣裳。接着,她摘下了头上的钗锾和手镯,毫不犹豫地扔在了地上。那清脆的响声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仿佛是一种抗争的宣言,一种不屈的精神。
侯方域和扬龙友是两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对名节、道德的观念尤为坚定。在他们遇到李香君时,立刻被她的刚烈正直所打动。李香君虽出身风尘,但却分得清是非,看得透人心,为人处世中透露着一股难得的正气。侯方域深感自己在这位女子面前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他向扬龙友坦言:“杨兄,你看李香君这样的女子,真是世间少有。她不仅是我的红颜知己,更是我为人处世的楷模。杨兄,请你理解我。我在世人面前赢得尊重,在学术界和朋友中享有名气,全因我一生坚守名节,明辨是非。如果我贪图阮圆老的妆奁,那我不就丧失了名节,和那些不辨是非的人同流合污了吗?这可不仅丢了自己的尊严,还会遭到复社、东林诸君子的唾弃,那时我将真正成为孤家寡人。我还能有何力量去助阮圆老呢?所以,还请龙友兄助我一臂之力,将这些财物原封不动退还给阮圆老。”
扬龙友听了侯方域的话,深感其言之有理。他也认为,贪图阮大铖的财物,不仅会失去自己的尊严和良知,也会使自己陷入被社会所不容的境地。于是他同意了侯方域的提议,将阮大铖送来的妆奁退还给了他。
在那个秋意渐浓的十月,历史的巨轮在崇祯十六年的刻度上缓缓转动。李自成的起义军如狂风骤雨般逼近北京城,气势如虹。而在遥远的武汉,左良玉的军队却因粮食短缺,军心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崩溃。
南京,这座古都,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中。熊明遇,南京的统帅,肩负着重重压力。他紧急召集了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凤阳总督马士英、杨龙友和阮大等人,共同商讨应对策略。
在这次紧急的军事会议上,因为侯方域拒绝了阮大铖送来的礼物,阮大铖心生不满。他决定在众人面前诬蔑侯方域私通左良玉,意图在南京作为内应,帮助左良玉攻城。阮大铖的言辞咄咄逼人,仿佛有千斤之力,让人无法反驳。杨龙友挺身而出,他立刻前往媚香楼通知侯方域,劝他跟随史可法离开南京,前往扬州前线以避危机。
在那个离别的黄昏,李香君在竹叶渡口为侯方域设下了一场特殊的饯行宴。晚风轻拂,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愁绪。席间,李香君轻轻地弹起琵琶,那曲调如泣如诉,仿佛是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她为侯方域唱了一曲琵琶词,歌词中充满了对他的深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