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十分高兴。她对老和尚说道:“谢谢大师的夸奖,我们会好好教育他,让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老和尚点了点头,然后对谭意歌说道:“不过,你还需要注意一件事情。孩子的性格有些孤僻,你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他,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谭意歌听了,心中有些愧疚。她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张圆的关心不够,于是决定以后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他。
从那以后,谭意歌更加注重对张圆的教育和培养。他们不仅教他学习知识,还教他做人的道理。张圆也不负众望,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表现得十分出色。他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五年后,张正字的妻子孙氏患上重病,生命垂危。为了给孙氏治病,张正字整日东奔西走,求医问药,日夜操劳,无暇再与谭意歌通信。慢慢的两个人便断了联系。张正字整日为了孙氏的病心中焦虑万分,希望能找到一种神奇的药方,挽救孙氏的生命。然而,命运无情,孙氏最终还是不治离世,这让张正字更加孤独和失落。
孙氏的离去,让张正字的内心变得异常脆弱。他开始怀念起与谭意歌的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像刀割一样刺痛着他的心。他想起了他们一起度过的时光,那些甜蜜的瞬间,那些温暖的拥抱,那些深情的凝视。他终于明白,他真正爱的人是谭意歌,但他永远无法再得到她了。
谭意歌是张正字生命中的一段美好回忆,也是他心中永远的伤痛。他曾经拥有过她,但他没有珍惜,没有抓住机会,让幸福从他手中溜走。现在,他只能在回忆中寻找安慰,在梦境中与她相会。他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倒流,让他重新选择,重新珍惜那份爱。但现实是残酷的,时间无法倒流,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祝福谭意歌,希望她幸福快乐。
在孙氏离去的阴影下,张正字的世界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每一个夜晚,他都被痛苦和自责紧紧纠缠,他的心如同破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找不到停靠的港湾。他曾以为,他将孤独一生,再无爱与被爱的可能。
他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工作和文字上。笔下流淌的墨水,成为了他倾诉痛苦的出口,一篇篇佳作接连而出,被人们争相传颂,成为那个时代的璀璨星辰。然而,每当夜幕降临,寂静笼罩大地,他仍然无法抑制对谭意歌的思念。
他的思绪常常飘回到他们曾经一起度过的时光。那些美好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沉浸其中,却又带来无尽的痛楚。他记得谭意歌温柔的笑容,记得她轻盈的舞姿,记得他们一起度过的每一刻。
他常常想,如果他没有离开,如果他能够一直陪伴在谭意歌身边,或许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可是,现实是无情的,他已经失去了她,而她也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妻子。
在遥远的洞庭湖之南,信息的传递如同孤岛一般闭塞。那里,有一位曾任职于长沙的官员,被召回京城。在尚书省的大堂里,他偶然遇到了张正字。张正字向他询问了关于谭意歌的消息,那位官员一听,顿时愤怒地瞪大了眼睛,大声斥责道:“那冷血的张某人,怎么还有脸去见意歌?”
张正字听得一头雾水,忙问:“您为何这样说?”那位官员长叹一声,道:“自从张先生离开后,谭意歌就像消失了一样闭门不出。即使是对隔壁的邻居,也绝不露面。听说张先生已另娶她人,谭意歌的心更是像磐石一样坚定。她买了城边百亩田地,自给自足,家风严谨,从未听说过有任何非议。她亲自教导儿子,在我看来,即便是古代的贞女烈妇,也难以望其项背。如果让我见到张先生,我定会当面唾弃他。”张正字听后,羞愧难当。他的脸红到了耳根,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他想起了曾经与谭意歌在一起的日子,那时候他们是多么的相爱,多么的幸福。可是他却为了自己的前途,抛弃了她,伤害了她。他知道,自己对不起谭意歌,对不起他们的儿子。
于是他邀请那位官员到酒肆共饮,说:“我就是张先生,您说得对,我承认。但是当时我的上级官员所逼,实在是无奈之举。”那位官员听后一愣:“原来你就是张先生。”两人聊了很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张正字回到家中,想起了与谭意歌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忘记过她,她一直在他的心中。他决定,要去找谭意歌,向她道歉,请求她的原谅。他不知道谭意歌是否会接受他,但他愿意一试。
后来,张正字去了长沙。在长沙的几日里,他常常换上便装在市集里闲逛,四处打听谭意歌的消息。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