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 第76章 王朝云(下)

第76章 王朝云(下)

难和挑战时,他会想起王朝云的歌声,感受到她对他的支持和鼓励。她的歌声如同一阵春风,吹拂着苏轼的心田,让他可以重新振作起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然而,生活的艰苦并没有击倒苏东坡。他在惠州的日子里,尽管身患重病,却仍然坚持创作。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也让后人感受到了他的豁达和坚韧。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王朝云一直在苏东坡身边默默地支持着他。她为他洗衣做饭,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动力。在苏东坡最困难的时候,王朝云也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给他最真挚的安慰和支持。

在那个时代,惠州城被东江一分为二,东西两城隔江相望。宽阔的江面上,波涛汹涌,百姓们出行只能依赖船只,一旦遇到风浪,便有溺水的风险。苏东坡,这位心系民生的文豪,得知这一情况后,他的眉头紧皱,心中五味杂陈。

夜幕降临,苏东坡回到家,轻轻拂去衣袍上的尘埃,坐到书房中。窗外,月光洒在静静的江面上,银光闪闪,如同铺了一层薄薄的霜。这样的景色让苏东坡的心情稍微舒缓了一些。他闭上眼睛,思索着如何解决这个民生问题。

“大人,您回来了。”一个轻柔的声音打破了寂静,是王朝云。她端着茶水走进书房,脸上带着微笑。

“云儿,你知道那江面上的风浪吗?”苏东坡睁开眼睛,望着王朝云。

王朝云轻轻点了点头:“妾身略有所闻,大人为此烦忧吗?”

苏东坡叹了口气:“这江面阻隔了两城,百姓出行不便,风浪又大,实在是令人担忧。”

王朝云放下茶杯,走到窗前,望着那江面:“大人所言极是。妾身愿为百姓们尽一份绵薄之力。”

苏东坡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云儿,你有何想法?”

王朝云转过身,坚定地说:“修建一座桥梁。这样,百姓们就不再需要依赖船只出行,减少了溺水的风险。”

苏东坡微微点头:“这个提议很好。但是修建桥梁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王朝云微笑着说:“妾身知道这个任务艰巨。但只要众人齐心协力,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妾身愿捐出自己的财物以作启动之用。”

苏东坡听后十分感动:“云儿,你真是我的知己。我这就去写信给各地的亲友,让他们也一起为这个桥梁筹款。”

两人并肩站在窗前,月光洒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宽阔的江面上,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座雄伟的桥梁横跨东西两岸,连接着两城,也连接着他们为民造福的心愿。

苏东坡提笔挥毫,将心中的想法写成了信件。他告诉各地的亲友们,这座桥梁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百姓的出行问题,更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仁爱精神。他希望通过这座桥梁,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信件发出后不久,各地的回应纷纷传来。苏东坡的朋友们纷纷表示支持修建桥梁的计划,并愿意捐款相助。一时间,整个惠州城都沉浸在一片热潮之中。

不久后的一天,江面上响起了欢快的号子声。工人们挥汗如雨,热火朝天地开始了修建桥梁的工作。苏东坡和王朝云每天都来到工地上慰问工人和工匠们,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在他们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了修建桥梁的行列中来。他们自发的捐款、捐物、义务劳动,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项民生工程的建设。不久后的一天清晨朝霞映红了天边江面上一座宏伟的桥梁渐渐浮现出来它的桥墩坚实地立在江水中桥面宽敞平坦可以供行人车辆通行

在王朝云和苏东坡的精心组织下,惠州城终于迎来了有桥的历史。那座雄伟的桥梁横跨东西两岸,连接着两城,也连接着他们为民造福的心愿。当桥梁竣工的那一刻,王朝云和苏东坡激动得紧紧相拥,泪水和笑容交织在一起,这是他们付出辛勤努力和无尽心血后收获的最甜美的果实。

“云儿,我们做到了!”苏东坡紧紧握住王朝云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

“是的,大人。我们做到了!”王朝云泪眼婆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场的百姓们也纷纷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高呼着“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