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 第85章 公孙大娘(下)

第85章 公孙大娘(下)

已经六十多岁,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李十二娘则是三十出头,正值壮年。为了生计,李十二娘选择去附近的城里表演剑舞,逐渐积累了一些名声。

在夔府别驾元持的家中,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进行。作为当地的名士,元持邀请了李十二娘来表演剑舞助兴。在台上,李十二娘的剑舞如行云流水,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台下的观众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表演中,其中就包括大诗人杜甫。

杜甫坐在观众席上,目光紧紧地盯着台上的李十二娘。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转身,都仿佛带他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时代。

他看着李十二娘起舞,心中不禁想起了年少时在洛阳观看公孙大娘的舞蹈。那时的公孙大娘,身姿矫健,犹如游龙出海,一曲剑器舞出大唐盛世的万千气象。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杜甫低声吟咏着自己当年为公孙大娘写下的诗句。

舞蹈结束后,杜甫走向了后台。他看着李十二娘整理衣物的身影,不禁感慨万分。他轻轻开口问道:“姑娘,你的舞姿让我想起了当年公孙大娘的风采。”

李十二娘转过身,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您认识我师父?”

杜甫点了点头:“我曾有幸观看过她的表演,那是我一生的记忆。”

“师父经常提起您。”李十二娘微笑着说,“她说您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哦,是吗?”杜甫心中五味杂陈,那些曾经陪伴他度过青春岁月的人和事,如今只能在记忆中追寻。

两人聊了许多关于公孙大娘的往事,也聊到了李十二娘的成长和舞蹈之路。杜甫在交谈中更加深了对这位年轻舞者的欣赏和认可。

交谈过后,杜甫默默地和李十二娘分开后,走到了院子里。月光洒在他的身上,映照出他沉思的身影。他抬头望向天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情感。那曾经陪伴他度过青春岁月的人和事,如今只能在记忆中追寻。他轻叹一声,低下了头。

这个晚上,杜甫写下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诗:“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这首诗记录了他的情感和思考,也是他对那个时代的深深缅怀。公孙大娘,这个名字,曾经是长安的象征,是那个时代最璀璨的明珠。每当人们提起她,眼前就会浮现出她翩翩起舞的身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单纯快乐的童年。

择日,在李十二娘的引荐下,杜甫终于见到了久仰大名的公孙大娘。他走进那个陌生的院落,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曾经的回忆,此刻都仿佛重现在眼前。

公孙大娘微笑着迎接杜甫,她的脸上虽然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依然难掩那份独特的韵味。她优雅地请杜甫坐下,两人相对而坐,开始了亲切的交谈。

“公孙大娘,您可安好?”杜甫问候道。

公孙大娘轻轻一笑:“托福托福,老身还过得去。闻听杜少陵先生最近作了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老身深感荣幸。”

杜甫点点头:“那首诗是献给您的,也是对那个美好时代的缅怀。”

“时光荏苒,转眼即逝。”公孙大娘感慨道,“当年的长安城,繁华热闹。我与十二娘,还有那些梨园弟子们,都曾是城中的明星。如今,只剩下我们这些老朽了。”

杜甫听出了公孙大娘话语中的哀伤,安慰道:“大娘莫要伤感,您的影响力长存于人们心中。您的舞蹈,您的技艺,永远都是我们敬仰的榜样。”

公孙大娘微笑着摇摇头:“我知道,人总会老去,但艺术永远年轻。杜少陵先生,您的诗歌也是对那个时代的最好缅怀。”

两人聊得很投机,仿佛找到了共同的语言。他们谈论着舞蹈、诗歌和那个远去的时代,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了。

这次会面后,杜甫与公孙大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时常相约在月下品茶、聊天,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而那段友谊也成为了杜甫生命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在南方的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公孙大娘和李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