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
御书房,高无庸脚步匆匆的来到了夏帝身前。
“陛下,鹰眼卫回报,有大量百姓聚集,直奔赵王府而去……”
“这老八又干了什么?”
夏帝头也不抬的问道,目光放在手中的奏章上面。
高无庸恭声道:“回陛下,赵王殿下,今早招募了一批青壮,说是要为百姓们做些实事儿。
然后许多百姓,便聚集到了一起,说什么让赵王为他们主持公道……”
“呵,这老八是想靠做些实事儿,来挽回自己的名声吗?”夏帝轻笑一声,目光也从奏章上移开。
“应该是的,毕竟现在京城内外的人们,对殿下的评论可不太好……”高无庸低头说道,声音也是越来越小。
夏帝微微一笑:“你觉得老八这么做,能成吗?”
“这个……”
高无庸没有直接回话,而是略带迟疑的看了夏帝一眼。
夏帝摆了摆手:“有什么就说什么……”
“回陛下,老奴以为殿下这么做,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虽说那些百姓们懂的不多,很容易被人利用,但也正因为他们懂的少,所以他们才考虑的更少,也更加务实,谁对他们好,谁让他们得到了实惠和好处,他们就会认谁……”
说到这里,高无庸顿了顿,并抬眼小心翼翼的看了夏帝一眼。
“继续说!”
夏帝的脸色已然多了一丝凝重,手中的奏章,也放了下去。
“所以,老奴认为,赵王殿下这这种做法,是最为有效和正确的,只要百姓们全都说他的好,那些流言之类的东西,不过就是那些文人和小人之间的自娱自乐而已……”
“没想到,你这个老东西,居然还知道那些百姓的心思?”夏帝颇为意外的看了高无庸一眼。
高无庸低声道:“回陛下,老奴就是穷苦出身,当年也是因为快要饿死了,才入的宫……”
“难怪你会这么认为!”
夏帝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虽然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觉得光获得百姓的认可,有用吗?
毕竟那些百姓们既不能治理一方,也不能安邦定国,根本就影响不到什么的!”
听到这话,高无庸不由眼角一跳,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当然,他也不是埋怨夏帝,毕竟这位陛下的身份,从出生就决定了他的眼睛,注定不会看到贫民百姓的需求。
一个帝王所需要做的,更多的是王权稳固、开疆拓土还有名传千古这些,至于百姓们怎么样,他们不会关心,也不太会在乎。
虽然理解归理解,但也不能代表就必须认同。
毕竟,自己又不是帝王,所考虑的问题自然也会不一样。
想起幼年时经历的苦难,高无庸的脸上闪过一丝挣扎。
如果当年自家生活条件好一点,自己也不会挨上那么一刀。
如果当年官府稍微关心一下百姓,自己的爹娘也不会被活生生的饿死。
在宫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他,也以为自己已经告别了过去的生活。
可是,幼年的那段经历,却始终挥之不去。
或许是曾经的苦难,唤醒了他心底的那一点善念!
此时的高无庸,突然很想为百姓们说句话……
看到高无庸欲言又止的样子,夏帝摆了摆手:“想说什么就说吧,朕又不是不听谏言的人!”
“陛下!”
高无庸突然跪了下去,有些惶恐的说道:“陛下刚刚说,百姓们既不能治理一方,也不能安邦定国,可是老奴想问陛下,治理一方也好,安邦定国也罢,不都是需要百姓的吗?
若无百姓们劳作耕种,缴纳赋税,谈何治理?若无百姓们参军杀敌,又如何安邦定国?
只靠官员们动嘴、动笔就能增加财政收入吗?只靠将领大手一挥,敌军就会自行退去吗……?”
“嗯?你这是再质问朕吗?”
听到高无庸的一连串反问,夏帝的一张脸,也顿时沉了下去。
“老奴不敢!”
高无庸见状也不由身子一抖,趴在地上不敢说话了。
看着趴在地上的高无庸,夏帝眼中闪过一丝波澜。
之前,他确实从未想过百姓们需要什么,更没关注过百姓们的生活。
因为他觉得,只要国家有钱、军队强大、百官贤能,那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