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名叫希望小学,还是人家做好事捐赠的学校,这里环境一般,有一个班,三十二个孩子。
有一个校长,一位老师,一位来山区支教的老师,一位管理员。
学校操场上竖着一面红旗,红旗有些旧了,但干净漂亮,可见有人经常清洗,风吹过,鲜红的红旗随风招展,向大家宣告,这里还有一座学校,有祖国的花朵正在成长。
沈雪宁一边开车,一边跟秦子洲说小学的基本情况。
秦子洲问:“你来过吗?”
沈雪宁理所应当地道:“既然过来,我肯定查过啊。”
秦子洲觉得自己问错了,连忙道:“好吧,我不该这么问,显得我没水准。”
沈雪宁笑笑,一脚刹车把车子停在了学校门口。
听到动静,管理员从简陋的屋子里走出来,眼神带着好奇:“你们是谁啊?有事吗?”
沈雪宁问:“讨杯水喝可以吗?”
“可以可以,你稍等一下。”管理员是个五十多岁的妇人,她手脚麻利,很快给两人端了两碗水过来。
沈雪宁接过碗,但没有喝,刚刚她只不过是在试探眼前的人,看看她的脾气秉性怎么样,现在看,还行,挺热情好客的。
妇人笑着问道:“你们要去哪里啊?”
沈雪宁没有回答她的话,依然在试探,她问:“你这个学校怎么样?能不能把孩子送过来读书?”
妇人不解:“你们穿得这么好,至于送孩子来这地方上学吗?你们应该送大城市啊。”
沈雪宁道:“不是我的孩子,是我一个亲戚家的孩子,他家里穷,去不了大城市,但又想让孩子读书……”
妇人道:“那送来啊,我们这里有两个老师,她们都很好,很有耐心,孩子们的成绩都不错,就是条件差了点,不过我们还是会提供一顿午饭,孩子们都能吃饱的。”
沈雪宁又问:“一个孩子交多少钱?”
妇人叹了口气,道:“一个孩子两百块,其他再也不用交钱了。”
沈雪宁点点头:“那还可以,负担不太重。”
妇人摇摇头:“我们这学校纯属做好事了,一个孩子两百块钱一学期,根本不赚钱,还要贴钱,幸好有一些社会爱心人士,不然这学校根本开不下去。”
“的确。”沈雪宁又打听了一些事情,妇人都跟她说了,最后她问,“附近村子里没上学的孩子多吗?”
妇人语气急切了几分:“多啊,很多很多,都是女孩子,家里不让女孩子来上学,都留在家里打猪草,种地,到了十五六岁就嫁人,造孽啊。”
沈雪宁试探着问:“大姨,要是学校让孩子们免费读书,家长会把女孩子送来读书吗?”
妇人思考了一下:“免费的话应该有人会送来,但我觉得不会太多,一个女孩子可以帮家里干不少活儿,要是读书的话,家里就会少一个劳动力。”
沈雪宁想了想妇人的话,她说的也对,但她想帮帮这山区里的女孩子,让她们可以多一些选择,不用过得那么艰难。
“大姨,你去村子里动员一下,说学校免费上学,要是男孩儿考上高中,则奖励五千块钱,如果是女孩子考上高中,则奖励六千。”
至于这个奖励,上高中了,孩子们大了,有了一定的反抗能力,到时候极大可能会争取上高中,那这钱不就可以作为上高中的费用了吗?
退一步讲,孩子不去上高中,这钱也可以改善一下他\\她的生活,也是好事。
妇人满是惊诧地望着沈雪宁:“你不是路过的吧?”
“我是社会爱心人士。”沈雪宁解释,“大姨,我不想让人知道我,但我刚刚说的是真的,你看你能不能办?”
妇人激动道:“要是你说的是真的,那肯定所有人都想把孩子送来上学了。”
沈雪宁拿出自己的名片递给妇人:“我给你留一个联系方式,你找个空的时间去村子里动员,有结果了告诉我。”
妇人双手接着:“要是真的实现了刚刚说的那些,这边的孩子都会感激你了。”
沈雪宁强调:“你不要提我的名字,直说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明白吗?”
妇人摇摇头:“为什么?”
沈雪宁道:“我不想惹麻烦。”
妇人这下明白了,她看了看名片,沈雪宁:“沈大妹子,谢谢你了。”
“不用。”沈雪宁指了指身后的皮卡,“我带了一些食物和书本过来,你跟我一起分发给孩子们吧?”
新年过了,孩子们也开学了,此刻都坐在教室里上课。
“好好好。”妇人开心极了,立马去把校长,还有那个没上课的老师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