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勋贵与皇室休戚与共,世受国恩。\"
\"如今宫中有变,本国公当即刻入宫顾命,以报陛下之恩。\"
\"还望诸位坐镇京畿,以防宵小作祟。\"
言罢,年过五旬的英国公张维贤便是郑重朝着在场勋贵抱拳行礼,而厅中的勋贵们也是连连点头称是,神情激动。
自\"土木堡之变\"过后,曾经与文官分庭抗礼的\"五军都督府\"便是名存实亡,而他们这些勋贵也渐渐失去了存身立命的\"兵权\",逐渐沦为了吉祥物一般的存在,只能躺在祖宗留下的功劳簿上混吃等死,少有立功的机会。
但现在,正儿八经的\"从龙之功\"就摆在他们的眼前,焉有平白错过的道理。
见在场勋贵皆是知晓轻重,立于上首的英国公张维贤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便自怀中掏出一封明黄色卷轴,扬声朝着外间吩咐道:\"来人,即刻往城外西山京营,征调一千兵勇,随本国公进宫。\"
早在三天前,他第一次随同内阁首辅方从哲等人入乾清宫探视泰昌皇帝的时候,便被其单独留下面授机宜,允他\"便宜行事\"。
...
...
方府。
一夜未睡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听闻耳畔旁响起的钟鸣声,神情恍惚的吹灭了身前桌案近乎于干涸的油灯,窸窸窣窣的整理起身上凌乱的衣衫。
这世上果然没有\"仙丹妙药\",那看上去颇有些仙风道骨的鸿胪寺丞李可灼也不过是沽誉钓名之辈,而自己作为内阁首辅,默许\"红丸\"进入泰昌皇帝体内,怕是也难逃罪责。
更令方从哲内心五味杂陈的是,因为泰昌皇帝大肆提拔东林官员的缘故,在过去几年被他好不容易勉强维持平衡的朝局,重新有了失衡的趋势。
想到这里,方从哲的嘴角便是涌现了些许苦笑,不由自主的看向紫禁城所在的方向。
待到皇长子朱由校顺利继位之后,他这位独相七年的阁臣,或许便该告老还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