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732章 朝鲜使臣

第732章 朝鲜使臣

四月初五,节在清明。\n\i,y/u_e?d`u`.?c′o¨m`

自三月下旬开始,京师的雨水便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辽东大捷\"的消息传回之后,沉闷不已的京师更是迎来了一场瓢泼大雨,青石砖板的缝隙中尚存着不少雨水。

日头升起,京师朝阳门外突然传来了阵阵喧哗声,几名文官在诸多兵丁保护的簇拥下,神情冷峻的行至管道旁的凉亭中,似是在等待着什么人。

大明虽然不禁止朝中官员私下来往,但因从万历年间层出不穷的\"党争\",朝野中的官员倒也心情灵犀的达成了某种默契,轻易不会在百姓面前\"聚众\",更别提像眼下这等身着官袍,大摇大摆的出城迎接。

但这些官老爷脸上的表情为何如此不耐烦?

沿途路过的百姓行商心中虽是不解,但却无人敢上前喧哗,只是默默在道路两旁等候,心道来人究竟是何等来头,竟然同时让这几位朝廷命官主动相迎?

瞧这几名官员身上官袍所绣着的\"补子\",可都是清贵的五品官员,而且其身旁还有兵丁保护簇拥。

\"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凉亭中响起了一道不辨喜怒的呼喝声,原本在闭目养神的官员们也是缓缓睁开双眼,凝神看向为首的翰林学士杨涟。.k¨a*n′s~h¨u+q+u′n?.¢c,o?m/

这位曾经的\"东林骨干\",在前两年改换门庭,倒向天子之后,瞬间便被天子引为心腹巩固,不仅让其担任素有\"储相\"之称的翰林学士,而且允其在乾清宫暖阁听政。

现如今,更是令其负责迎接朝鲜使臣,负责与朝鲜使臣外交接洽的一切事宜。

\"诸位同僚,随我迎接吧。\"

轻轻晃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四肢,翰林学士杨涟便是面无表情的轻声道,并在远处诸多兵丁敬畏的眼神中,率先走出了凉亭。

\"遵令。\"

因为摸不清天子对于朝鲜使臣的具体态度,凉亭中的官员们虽是对朝鲜\"忘恩负义\"的行径颇为不齿,却也不敢表现的过于明显,纷纷跟在杨涟身后,立于官道两侧,并默默整理着身上凌乱 的衣衫。

朝鲜作为大明的宗主国,其国内的权力交接,君主更迭均需要得到朝廷的册封和承认。

若是不出意外,此刻出现于远处天际线上的朝鲜使臣们,便是为了那发动政变夺权的绫阳君李倧而来。

想到这里,跟在杨涟身后的几名礼部官员便是露出了耐人寻味的神色。

而依着过往的惯例,每逢朝鲜使臣觐见,朝廷都会令礼部侍郎相迎,若是赶上两国关系密切的时候,还出现过阁臣亲自相迎的情况。_?e小?说¤Ce_M[:1S.* ~);无?错°内,容(

虽说随着东林大佬孙慎行卸任礼部左侍郎,朝廷至今没有委任新的侍郎人选,但代掌礼部的尚书何宗彦尚在朝中。

可这一次,天子却是打破常规,仅以官阶为五品的翰林学士杨涟相迎,此举无疑是在侧面表达对朝鲜的不满。

...

...

自万历四十四年开始,因为辽东腹地被女真建奴所占据的缘故,大明和朝鲜之间的来往方式便由之前的\"陆路\"转变为\"海陆\",此举不仅花费巨大,而且会额外浪费几天功夫。

故此按照时间推算,眼下出现在官道尽头上的朝鲜使臣们,极有可能是半月前便从朝鲜本土动身。

约莫小半炷香过后,在官道两侧诸多百姓恍然大悟的眼神注视下,浩浩荡荡的车队缓缓停滞,为首的使臣也在身后随从的搀扶下,神情莫名的兴至杨涟等人身前,声音沙哑的拱手道:\"下国朝鲜使臣李庆全,见过天朝上官。\"

说话间,这名瞧上去约莫五十余岁,自称为\"李庆全\"的朝鲜官员脸上便是涌现出一抹转瞬即逝的愤恨。

作为\"绫阳君\"李倧在潜邸时期的心腹肱骨,他虽是没有参与到那场心惊肉跳的\"政变\"之中,但依旧被委以重任,奉命出使大明,寻求得到明廷的承认和册封。

毕竟无论放在何朝何代,绫阳君李倧的行为都是毫无争议的\"谋逆\",政权的正统性存在争议和质疑。

若是没有明廷为其背书,李倧即便能够通过排除异己的方式掌握王权,也始终是\"名不正,言不顺\"。

可他实在没有料到,明国居然只派出眼前这点人前来迎接他?而且这为首的官员,至多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