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出名的钱铺都是谁家的?\"
\"可有人愿意出卖?\"默默在心中思索片刻,朱由校重新将目光投向眼前的精明管事,淡然如水的声音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石子,惹得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心底泛起了无数涟漪。-p′f·w^x¨w`._n?e/t\
一向喜欢防患于未然的天子果然不是因为\"心血来潮\",方才决定过问宫中\"皇店\"的生意,而是另有所图。
\"回陛下的话,如今京师钱铺的幕后东家大多都是南方人,若是价格合适,自然是有人愿意出卖..\"
相比较刚刚侃侃而谈的\"粮店\",在针对\"钱铺\"这一话题的时候,王实肉眼可见的迟疑了一下,随后方才拱手回应。
别看如今大明的商贾活动大多都是以\"白银\"充当货币,但在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建国的时候,却是专门出台过律法,禁止白银在民间流动,官府认可的法定货币为铜钱和\"宝钞\"。
不过因为没有设立金银本位储备,仅靠着朝廷公信力支撑的大明宝钞迅速贬值,铜钱和白银也逐渐成为了民间市场的主流货币。
万历年间,朝廷针对日渐兴盛的商业贸易,准许民间商人设立\"钱铺\",作为钱铺法定之始,其作用相当于阉割版的\"银行\"。¢s_o?k~a·n_s_h+u¨./c¨o-m′
钱铺的经营者大多在当地富绅豪商,家世殷实中产生,靠着家中的\"流动资金\",向官府买进作为\"制钱\"的筹码,并方便百姓携带交易。
经过数十年的扩展与完善,如今的钱铺已然具备了后世\"银行\"的雏形,不仅负责\"制钱\"筹码的兑换,还提供了放款放贷的业务。
更重要的是,这些钱铺彼此间还出台了更加方便钱货流通的\"会票\",作为在异地支取银钱的凭证。
\"这些钱铺可能铸币?\"沉默片刻,朱由校犀利如刀的声音便在堂屋中炸响,并加重了空气中的紧张肃杀之感。
众所周知,大明金融秩序崩塌是出了名的,建国之初发行的\"宝钞\"到了永乐年间便贬值了十倍不止,如今更是等同废纸,无人在意。
相比较之下,唯独那铜钱还保留有一丝价值。
不过即便如此,朝廷因为\"缺铜\",\"缺银\"以及管理混乱等缘故,同样在时间的长河中,将历朝历代最为重要的\"铸币权\"拱手让出。
毫不夸张的说,截止到\"隆庆和议\"之前,铜钱依旧是市面上主流货币的时候,各个地方上的士绅豪强都在铸私钱,就连那远在帝国边陲的蛮夷土司们也不例外。1@零?点D×±看±书!? ÷免??费?阅?读°
\"不敢欺瞒陛下,\"喉咙上下松动片刻,王实满脸紧张的轻声道:\"南边那些规模稍微大点的钱铺几乎都会铸钱,咱们北方的钱铺们倒是少一些..\"
许是怕朱由校因此震怒,对于其中内情颇为了解的王实又赶忙找补了一句:\"不过这些钱铺造出来的铜钱质量参差不齐,加上大家伙现在都用银子了,如今已经极少见到这些私造的铜钱了..\"
这也就是\"隆庆开关\"之后,大量的白银随着海外的商队流入大明,使得粗制滥造的铜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继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否则在大明市场上流通的银钱可谓是\"五花八门\",性质规格上各不相同。
早些年的时候,朝廷还象征性的管管,但没用多长时间便听之任之了。
\"最后一个问题,\"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朱由校颇有些刨根问底的意思:\"依着你刚才所说,这些钱铺彼此间是通过那会票作为在异地支取银钱的凭证。\"
\"难道这些钱铺就不怕有人弄虚作假吗?\"
听得此话,王实黝黑的脸颊上顿时涌现了一抹不易察觉的诧异之色,暗道朝廷的工部衙门难道连这点\"防伪\"的本事都没有了吗?
心中虽然腹诽不已,但王实嘴中的功夫却丝毫不慢:\"陛下英明,这些会票不仅拥有各种各样的防伪标识以及数字暗号,而且制作会票的楮纸也是由官府发放。\"
\"故此这些年,倒是极少听说有那以假乱真之事..\"
原来如此,朱由校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眼眸中闪过一丝精明,暗道这工部的官员们还不算太蠢,在失去了\"铸币权\"之后,还知道亡羊补牢,控制民间会票的原材料。
否则的话,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