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抗战之战地记者 > 第404章 战时陪都1

第404章 战时陪都1

重庆,境内山川河流鳞次栉比,依山而立,傍水而兴。?兰_兰+闻^学_ ?已?发¢布+最`欣¨蟑!踕+

重庆河流众多,尤其以城区内的嘉陵江和长江着名,江河交汇、水路衔接,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不少大大小小的老码头。

除了河流之外,重庆的山也是一大特点,整个重庆的山地面积占据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多!

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时代,舟楫比陆路来得更为便利,重庆得此交通优势,自古以来便是商贾云集。

早在商周时期,重庆便渐渐成为长江上游的政治经济中心,随着朝代的更迭,重庆的码头发展日益递增,成为货物集散和中转的重镇,逐渐从一个热闹的水码头演变成人口密集,商铺繁多的城市。

所以这个城市,虽然身居内陆,并且山地众多,但是商业发展一直都是这里悠久历史中璀璨的光芒。

近代,清光绪十六年(1890)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后,1891年重庆正式开为商埠,重庆海关成立,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

重庆开埠以后,江河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d+a.s!u-a?n·w/a/n!g+.\n`e_t¨

随着江河航运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在重庆开设洋行、公司,建立工厂,开采矿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但同时也为重庆带来了轮船和治河技术,刺激了重庆内河航运,轮船运输和码头管理的变革发展。

在抗战期间,重庆作为陪都,成为战时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使重庆从一个古老的商业城市发展为一个具有近代工业基础的中心城市。

所谓陪都,是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也称为辅都,陪都一般和首都一起被称为“两京”,其制度称为两京制度或者两京制、陪都制度等。

中国最早的陪都出现在炎黄时期,夏朝继承,商朝发展,西周初年设立的雒邑(今洛阳)趋于完善,后世遵从之。

而重庆之所以能够在如此重要的时刻,成为战时陪都,也是有很多重要原因的。

民国二十六年7月31日,两日之间日军连续攻陷了北平、天津,但在后面山西、山东两方向推进受到了强大的阻力,于是日军便决定开辟华东第二战场,务必一举攻陷中国首都,迫使中国投降。!看_书^屋~ \已¢发/布+醉_新?章-結.

民国二十六年10月29日淞沪会战失利,国军撤出上海,历时三个多月的这场战争,国军部队伤亡25万余人。

上海在整个中日战场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他是南京的门户,上海一失守,首都南京便全部袒露于日军的炮火之下。

在根据当时在淞沪战场上中日双方的表现,国民政府中的人已经断定南京守不住了!

鉴于此情况,常校长的国民政府便开始执行迁都计划了。

而常校长之所以选择迁都重庆,是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思量的。

民国二十四年,常校长带领他的高级将领和德国军事顾问借着追击红军的机会来到四川,但他的另一用心是寻找一个可以长期支撑中华民族对日作战的根据地。

当时的东北与热河已沦为日本控制,常校长很明白,以目前中国空军的实力肯本不可能在空中日军较量,中国薄弱空军的制空权短时间内就会被日本人控制,在日本空军的俯视下,日本陆军将长驱直入!

而在当时的首都选项当中,有几个城市是得到重点考量的。

第一个是洛阳,这个古都,已经是多个朝代的首都了。

而国民政府之所以会考虑这里,也是因为在“1·28”事变之后,国民政府曾经在这里办公。

并且在那段时间,国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设这个古都,促进了西安现代化的发展。

但是在这段时间的办公中,也让国民政府意识到了迁都洛阳似乎是一个不太好的选择。

一个原因是西北地区的经济无法支撑迁都带来的人口工业教育经济等的迁徙。

第二个原因则是往西北方向全靠公路、铁路供给运输,效率低下。

第三个原因则是洛阳靠近华北,离必然被占领的华北和苏联太近,不利于国民政府获得欧美等国家的支持。

除了西安洛阳之外,第二个被国民政府考察的城市是武汉!

武汉有“首义”之功,历来为国民党看重,1927年北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