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侯府子弟,往后的婚事不要太好说。
只要攀上了几门得用的亲家,往后的机缘谁又能说得准呢。
王氏还渲染在喜悦中,宋老夫人看了一眼自己嫡亲的二儿子一眼,只见他缩在一旁,和继长子的气宇轩昂有着天壤之别,也只能叹上一口气。
宋不晚已经将宋不为和闵谢秋的长子团哥儿抱在了怀里,小家伙快半岁了,长得白白胖胖的,见人就笑。
“团哥儿,这名字可真好听。”宋不晚说着,声音都有些哽咽。
“是,当时全家人就一个愿望,就是能够团圆。”闵谢秋眼睛也红了。
“大嫂,你受苦了。”宋不晚很是感慨。
闵谢秋嫁到宋家没多久,宋家便出事了,原本宋不为是想放她离开的,可她坚持要跟宋家人共进退。
宋不晚注意到闵谢秋的手指,已经很是粗糙了。
想也知道,宋老夫人年纪大了,赵氏性子又软,王氏肯定是有事就缩到后面,在云梁的日子,肯定许多事情都是由闵谢秋担着的。
“大家都是一样的。”闵谢秋把手缩到了袖子下面,“多亏了你,如果不是你送来的那些东西,我们一家子怕是不能这么齐全地回京。”
就算是在云梁,那也是流放啊。
流放的途中失去性命的人,比活着的人可是要多的。
“一家人说这些做什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宋不晚轻声道,说完,又把团哥儿塞到了宋侯爷手里,“爹,这是您的大孙子。”
宋侯爷抱着小娃儿,一动都不敢动。
团哥儿看着祖母,竟咧开嘴笑了起来,笑得宋侯爷心里一松,一直到侯府都没有放下来。
“大哥,爹真厉害。”宋不喧在宋不为耳边感慨。
宋不为不禁有些脸红,团哥儿现在挺沉的了,他在打石场做了这么久的工,抱得时间长了胳膊都酸,可是爹居然可以抱这么久。
宋不晚是跟着宋不予同一辆马车回侯府的。
“大姐,天冷,我便没把云姐儿带过来,她在侯府呢。”宋不晚靠着宋不予,“你一回府就可以看到她,我把她养得可好了。”
“你养着她,自然是哪里都好。”宋不予紧紧地握着宋不晚的手,“这一年你虽在京都,但我知道,肯定比我们更难。”
“没有,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宋不晚笑了,这倒是实情,她从不亏待自己的嘴。
但宋不予却知道,并没有那么容易。
如果是自己在京都,便做不到像宋不晚这样身居京都,还能够照顾得到云梁的家人。
如果是自己,估计也只能日日垂泪。
深吸一口气,宋不予看向宋不晚,有这样的一个妹妹是自己的福气。
终于进了侯府,宋老夫人便哭嚎起来,没想到自己还能回来。
“爹,祖母也累了,想必大家也都一样,不如先回去歇会儿,午膳的时候再聚?”宋不晚看向宋侯爷。
“好,都听你的。”宋侯爷赶紧点头,他巴不得这样。
宋侯爷有一肚子的话,要回到自己的院子里去跟夫人说。
各人回了各人的院子,发现摆设还是一如既往,甚至有的丫鬟婆子都回来了,因此都称赞宋不晚会办事。
“你瞧瞧,我这水银镜还在呢。”宋老夫人从老位置拿过水银镜,很是感慨。
这镜子是老侯爷送的,老东西没送什么东西给自己,唯独这镜子是个稀罕物。
原本宋老夫人以为这镜子肯定是留不住了,就算没被收走,宋不晚肯定也拿走了,可居然还在。
“这丫头,似乎也没那么坏。”宋老夫人别别扭扭地说道。
“是,挺好的。”干嬷嬷颇为敷衍地回了一句。
“倒也没有什么好的。”宋老夫人忙道。
干嬷嬷撇了撇嘴,也没有反驳,按二姑奶奶的话说,对于年纪大的人顺着她的话说就成了,至于怎么做,那是自己的事。
干嬷嬷忽然回过神来,这不就是阳奉阴违么?可,她已经这样做好久了。
这在云梁的一年,干嬷嬷也老了许多,身体也差了些,更没有力气跟宋老夫人多说什么了。
正说着,一个小丫鬟在外面说,是二姑奶奶让她过来的。
“让她进来。”宋老夫人朝外面看了过来。
小丫鬟进来,朝着宋老夫人行了一礼,道:“老夫人,二姑奶奶命奴婢送来两份燕窝,一份是给您的,另一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