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张扬,却深入人心;不喧哗,却令万民感戴。
在这样的氛围中,君主那爱民如子、心系苍生的大爱情怀再次得以彰显,百姓们无不感恩戴德,安居乐业。
一时间,四海升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朝廷政通人和,边疆稳固安宁,百姓生活富足安定,街头巷尾笑语盈盈,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共享太平盛世。
孩童嬉戏于街口,老人闲坐于门前,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徐徐展开。
然而,在遥远的南昭国,一位女子正凝望着远方,心中既羡又忧。
她便是远嫁南昭国的探春。
素有治国之志的她,自幼便立志要为自己的子民谋福祉。
奈何南昭地处偏远,土地贫瘠,常年收成有限,民生困顿,百姓生活艰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每当她看到百姓因粮食短缺而愁眉苦脸时,心中便如针扎一般疼痛。
于是,她果断派出心腹大臣,携带厚礼,千里迢迢奔赴中原,恳请黛玉赐予良种,以期改善农耕、振兴民生。
此举不仅体现了探春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切,也昭示了南昭国愿与中原修好、共谋发展的诚意与决心。
黛玉与皇上听闻此事后,自然欣然应允,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他们不仅赏赐了大量的水果,还特意挑选了一批优良果核,命人精心包装,供南昭使者带回国内。
这一举动,既是对探春善意的回应,也是对南昭国人民的祝福,更彰显了中原大国的宽广胸怀与仁义精神。
来使千恩万谢,满载而归,带着希望与友谊踏上归途。
太上皇的书房里,源源不断的水果已经堆积如山,持续月余之久。
帝后每日忙着分发这些水果,不禁感到有些疑惑:“太上皇和老太后每天能摘运这么多水果,真是老当益壮啊。”
此时的太上皇正气喘吁吁地坐在地上,大口喘息着,显然已筋疲力尽。
“太上皇,我们每天摘运水果,已经一个多月了,这么多水果,如果玉儿看不到,岂不是要把书房撑坏?”老太后一边擦汗,一边担忧地说道。
“不会的,即使孤不在,也会有人天天进去打扫,断不会无人发现。”太上皇虽疲惫不堪,语气却依旧坚定。
“也是,就算有人发现,这么多水果,不及时处理,也会烂掉。”老太后看了一眼筋疲力尽的太上皇,轻叹一声,“不如,我们休息几天再说。”
“放心,孤给林丫头写了纸条了。”想到黛玉,太上皇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林丫头一定会照做的。”
“就那几个字?‘先食后用,造福于民’?”老太后不安地皱眉,“万一玉儿对太上皇的意图理解错了,怎么办?”
“哈哈哈!怎么可能?”太上皇忍不住大笑道,“如果连林丫头都能理解错孤的意图,那她就不是孤的林丫头了!”
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树林中,仿佛也为这段充满温情与智慧的故事,画上一个意味深长的句点。
喜欢绛珠仙子化身黛玉,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