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过就在蔡京刚刚踏实了一阵之后,紧跟着又有人站出来弹劾他勾结内侍,这样的罪名可实在是不小,饶是蔡京好一通解释,最后也还是没有逃脱了这个罪名。当然赵佶其实还是有点喜欢蔡京的,毕竟蔡京的文才摆在这里,虽然说为人可能不是太正派,平时也不招同僚的待见,可是有些事情没了他还真是让赵佶有些不适应。
不过在这个时候,外出的陈师道早就已经回来一段时间了,面对如此的机会,饶是陈师道正直了大半辈子,也是忍不住打了蔡京这条‘落水狗’一顿,一番谏言,直接让蔡京被贬知江宁。
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陈师道的心里面也已经舒坦了,虽然说对于蔡京还是比较痛恨,但是却也没有再做些什么不利于他的事情。而曾布那边,本来就只是一个单纯的出气的行为,蔡京倒霉了,曾布的气也就已经消的差不多了,所以也就没有再关注他。
如此一来,蔡京倒是想了个歪点子,硬是赖在自己的家里不去江宁赴任,由此又是惹的一帮御史言官好一通声讨。当然几个御史言官说的话能有多少威力,实在是不用多考虑,只是夹杂在这帮人里面,还有一个让蔡京都为之气结的人——蔡京的亲儿子蔡攸。
本来已经是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被蔡攸这么一鼓噪,立刻就惹起了一番风浪,最后不得已之下,蔡京连忙翻出了自己收藏多年的一副古画,直接送到了赵佶的面前。有了这幅古画之后,赵佶才算是表了态,将这件事情给压了下去,不过蔡京也就是暂时被闲置了下来。
如此一番‘热闹’的动作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元祐党人碑的事情大家都已经不那么关注了,蔡京也沉寂了下来。
不过在所有人都没有关注的地方,高俅已经收拾好了行囊,准备回京找蔡京好好‘理论’一番了。
此次回京,高俅却是没有带太多的人,除了花想容、李韵还有张千这三个人之外,就只有一个苏符随行。
至于说李韵的那个亲哥哥,在一年前的时候就说有事情要做,离开了彭山。
当然高俅也不是想着什么为百姓谋福祉这一类的事情,毕竟天底下的好官那么多,多高俅这一个人不多,少高俅这么一个人也不少。因此高俅这一次心里面想的,跟家国天下其实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就只是看蔡京不顺眼,仅此而已。
家国天下,高俅将一部分的吐蕃部族迁移进了大宋,只要当权者不玩什么幺蛾子,那么基本上就河州等地就能有好长时间的安生日子,而那些迁移进来的吐蕃部族,安抚好了,等上个三、五十年的,基本上就跟汉人没有什么两样了。京畿禁军的改革也已经启动,这件事情甚至都不用高俅再去操心,赵佶那么关心自身的安全,势必不会让人随便插手这件事情。
高俅做过的这两件事情,只要能够顺利的进行,就能保证大宋接下来几十年的安稳,虽然说肯定还会有番邦外族来犯等等琐事,但是至少在几十年之内大宋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国泰民安,高俅要考虑的,也就是如何找蔡京算账了。
一行人在酒楼凑合着吃完了饭,又在城里面转了一圈,买了些东西之后,便出了城,回到了落脚的那个院落。苏过将在城里面打听到的消息跟两位兄长复述了一遍,苏迈虽然也很是唏嘘,但是也没有太往心里去,毕竟这么多年过来,自己这一家人也没有当过什么大官儿,操这个心是没有什么必要的。
至于说苏迨,似乎根本就没有往心里面去,甚至是有没有认真听苏过将话,这都让人怀疑。
不过这些事情,却是跟高俅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此刻的他,正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奋笔疾书。
高俅开始的时候是想给赵佶写信的,不过想来想去,这种事情还是不要问赵佶的好,所以深思熟虑之后,便决定给暗谍的人安排一些事情做,毕竟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有点事情做起事也算是一件好事。
本来高俅还打算给薛海、武松还有李直方等人写信的,不过再三考虑之后,还是放弃了,毕竟这些人在自己报复蔡京这件事情上,还真的是起不到什么作用。
薛海远在河州,在高俅离开东京的时候曾经去信给他安排过一些事情,大抵就是先做好吐蕃部族这边的事情,然后看情况往西夏还有辽国等地方去渗透。日后能不能用上薛海,高俅倒也不是十分的在乎,毕竟有备无患,用不到那没什么好说的,可是到了该用的时候没有那可就让人抓瞎了。
武松还有李直方,这两个人现在应该是进了京畿禁军里面了,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