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忠臣良相的应尽的责任,好好的劝谏皇上一番。
可是现在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曾布顾不上去劝谏这个年轻的皇上了,反正以后也有的是时间来做这种事情,只要皇上现在不给自己添乱,那也没有必要非要在这个时间来做劝谏的事情。
打定了主意之后,曾布直接叫过了一边还没有来得及离开的一个小太监,让他去宫外召李光进宫。
因为是赵佶身边的小太监,平日里也是没少伺候赵佶,这些事情还是知道的比较详细的,此时听见曾布让他出去叫李光进宫,虽然他没有听见刚才皇上和曾大人说的是什么,可也知道曾大人的命令不好违抗,当即小跑着出宫去找李光了。
有人去找李光了,曾布也很是干脆的让人去请陈师道过来了。虽然说这段时间皇上骄纵怠惰,对朝政不怎么理会了,可是陈师道平日里还要负责替皇上草拟旨意,因此就算是皇上不待见他了,他平时的还是要在宫里面待着,以便皇上传召的。
因为最后草拟旨意的时候跳不过陈师道这一关,所以详细的事情必定是要让人家只知道的,曾布也没有必要去做那个小人,还要去瞒着陈师道,将其叫过来,说不准还能有个什么好的建议也是说不准的。
在曾布的计划当中,出使女真人最合适的人选里面,其实有陈师道一个,不过因为还涉及到其他的一些事情,所以陈师道并不算是第一人选。
大概过了不到本个时辰的时间,陈师道和李光先后赶到了曾布所在的花园这边。
招呼着陈师道和李光两人一同坐下,曾布也没有废话,直接将自己收到的那封雁门关的密信掏了出来,“二位,雁门关告急,现在有一桩大事需要去完成!”
“这……跟下官有什么关系?下官只是一个翰林啊!”
陈师道没有去接雁门关的密信,因为就像他说的,他就是一个翰林,边关告急,不管怎么看,这事情都跟他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倒是李光,在知道了是雁门关那边传来的信件之后,伸手将密信抓了过去,随后仔细的察看了起来。
没过一会,李光就看完了密信,将密信放在了桌子上,随即抬起了头来,说道:“雁门关告急,倒也不是十分的急切,曾大人唤我等前来,肯定是已经有所谋划了,不知道曾老大人需要我做些什么呢?”
“嗯!倒不是什么麻烦事情,只不过需要李光你去一趟女真人那边,需要陈无己你草拟旨意。”简单的说了一下需要两个人做的事情,曾布捋了捋胡须,随后又补充道:“这件事情老夫已经跟皇上禀告过了,也是有了皇上的首肯,所以才会唤你二人前来。”
“去女真人那边?是要督促他们发兵了吗?可是为什么是要我去呢?!”
之前跟女真人接触的时候李光也是在场的,所以他很容易就猜到了曾布的计划,可是对于为什么要自己前去,他却是有些疑惑的。
从内心来说,建功立业这种事情是所有的书人都渴望的,可是李光又自知之明,哪怕他此刻已经跟皇上走的很近了,也是无官无职的,根本就不可能轮得到他的才对,可是偏偏事情就落到了他的头上,所以他才会觉得十分的不解。
“这个嘛……老夫也是不清楚的,全都是皇上圣意天裁。当然了,需要你去,可是也不是以你为首,做主之人,老夫另有选派。”
没有丝毫的隐瞒,因为实在是没有必要,曾布将实情告诉了李光,然后安心等待着李光的反应。
很是自然的,李光也没有因为这点小事而有丝毫的恼怒,相反的,这样的情况在它看来才算是正常,点了点头,当即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多嘴问一句,不知道此次做主出使女真人的大人,是哪一位呢?”
如果是别人的话,也许会怀疑到身边的陈师道身上,不过真要是陈师道的话,曾布肯定就不会卖关子,而是直接就说出来了,可是他没有这样做,那就说明了肯定跟陈师道没有什么关系。而结合陈师道现在的身份来说,他出使女真也是不太合适的。
“人选嘛,自然是有的,老夫想让秦州知州张叔夜为首,出使女真。”曾布说完,发觉李光好像是不怎么知道张叔夜这个人,当即又补充道:“张叔夜出身官宦世家,祖籍便是东京汴梁,历任舒州、海州、秦州三州知州,不仅才学出众,更是在兰州任过参军,通晓军事。以他为主,李光你为副手,应当是十分好的安排了。”
“是这样啊!那为何张大人没有出现在这里呢?难道说他此刻还在秦州不成?”
事情紧急的时候,要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