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神情是十分的的慎重的。
就像高俅说的一样,能不能快速接收西夏,这对于大宋来说十分的重要。一般来说,就算是一个国家战败了,可是想要接手这个国家的一切,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甚至可能出现接手失败的情况,而现在大宋却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必须是快速解决了西夏这边,接着赶去跟辽国对垒,所以说解决西夏百姓的心理就很有必要了。只要西夏的百姓们能够老老实实的当大宋的子民,那些心有不甘的王公贵族又能如何呢?反正他们最后都是要被大宋严加看管的。
不过薛海不知道曾布设计的整个计划,因此倒也没有想的那么多。他只是以为,可能高俅是担心一直作为西夏靠山的辽国出手,所以才会如此,却是没有想到高俅这次却是要对辽国出手的。
现在辽国被女真人进攻,双方虽然还没有杀红了眼,可是此时的战况听说也是比较激烈的,此时对西夏出手自然就是最好的机会,而在薛海看来,大宋也确实是有必要在辽国腾出手来之前解决掉西夏。因为战争是有损耗的,这一战之后大宋肯定是要有所损伤,毕竟灭国之战不比其他,而辽国只不过是跟女真人交战一番,损失必定是极小的,到时候没有女真人的捣乱,大宋对上实力没有受到损伤的辽国,肯定是要吃亏的!
在想过了这些之后,薛海立刻就明白了过来,高俅叫自己前来,确实是十分的有必要的,跟什么在军中宣传消息比起来,还是西夏的百姓们更加重要。因为就算是薛海不来,到时候高俅只要十分高调的在外面转一圈,西夏人肯定也是回来的,只不过到时候的效果可能就不会十分的理想了。
好在之后提出的这一件事情跟之前比起来还算是容易,毕竟不用动用那些更加重要的人手,只需要那些底层的人员就能完成了,倒是不用太过费心了。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除非薛海是那种喜欢做‘百年大计’的人,不然除了跟着高俅一条路走到黑,那肯定就没有其他的选择了,而薛海很显然不是那种喜欢做‘百年大计’的人。
对于薛海来说,‘赊刀人’十分的重要,但是也仅仅是重要而已,因为‘赊刀人’只不过是他用来实现自己进身的一个凭借而已,若是能够借此实现自己的目的也就罢了,若是实现不了,倒是也没有必要守着‘赊刀人’不妨。
现在看来,‘赊刀人’肯定是没有什么前途了,那薛海还会这样死守着‘赊刀人’吗?结果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或许这一次的事情失败之后,‘赊刀人’蛰伏几十年,还能再次大放异彩,可是那根薛海又有什么关系?要知道薛海今年都已经三十多岁快要四十了,别说能不能看到‘赊刀人’再次大放异彩,就算是能看得到,那个时候的他还能做什么呢?
所以说,如果‘赊刀人’想要稳稳当当的发展的话,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参与这一次的事情。不过对于薛海来说,想要得到最大的利益,就只能是帮着高俅来做事了。
高俅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因此他现在根本就是一点着急的意思都没有。当年的薛海多次参加科举却没有中第,没有任何背景的他想要进入官场却是除了科举之外没有任何的办法,虽然说他也曾尝试过结交那些文人雅士,可若是他能跟那些人结交的话,又怎么可能通不过科举呢?所以说,当时找到他的高俅就是薛海唯一能够抱紧的大腿了。
过去了这么多年,薛海虽然重新找到了靠山,可是现在高俅做的事情,却是让薛海除了紧跟他的步伐之外,没有了任何的选择余地。只要薛海还想着上位,他就一定要跟着高俅做事。
明白了这些之后,高俅自然就不会着急了,而是十分悠闲的看着坐在一边的薛海,单单的说道:“现在是怎么个情况,我想相信不用我多说,你也肯定是明白的,所以说,你能做到什么程度,其实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十分的重要,因为没有你的帮助,最多我就是辛苦一些,多跑跑一些地方,却也不至于没办法完成我的计划,可若是你不能参与进这次的事情之中来,那么对你来说,损失会有多大,你心里面应该有数吧?”
“这个……”
被高俅将话挑明了,薛海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就像高俅说的一样,如果薛海不参与到这一次的事情之中来,最后肯定也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反正大宋现在就是再跟西夏交战,双方无非就是战斗、战斗再战斗。而高俅之所以找到薛海,无非就是想要这些战斗的经过简化,或者说是让大宋的将士们能够轻松一些,因此薛海的存在对高俅来说就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了,反正高俅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