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 第272章:差距过于悬殊

第272章:差距过于悬殊

武力永远是最好的外交手段。~k?a¢n?s!h.u·h?o^u-.~c`o,m′

弱国无外交,强国强到一定的境界之后,根本已经无需外交。

当相里钥展示了手榴弹的威力之后,匈奴使者们面对大秦,已经感到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草原上,匈奴众部大乱,冒顿和阿提拉也总结过战败的原因。

首先就是被突然出现的重骑兵给阴了。

无论是冒顿还是他的父亲头曼都没想到,大秦的装备已经精良到那种绝对碾压的程度了。

天黑没看清,大意了没有使用轻骑骚扰战术。

冒顿背上杀父篡位之名,不能合法继承王庭,再一个就是在损兵折将之后,匈奴实力大损,彻底陷入了被动,哪怕大秦的皇帝用阳谋,他们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当时他们分析局势的结果便是,只要忍辱负重,只要大秦不赶尽杀绝,等秦武帝死了,再过百年,草原上的勇士们休养生息,自有壮大反攻的机会。

总有一日,他们草原上的勇士能南下直取咸阳!

现在再看呢?

当相里钥说出,这样的手榴弹他们已经有两万枚时,阿提拉觉得自己跟冒顿说的什么百年之后可南下直取咸阳仿佛是在讲天大的笑话。`7*k′a¢n-s¨h!u*w,u+.!c¢o.m¨

两万枚,就算一枚炸死一个匈奴勇士,那也是两万个。

还有那恐怖的黑管!

还有那重骑!

大秦的武力对他们已经形成了绝对的碾压。

以秦武帝的手段,他会给匈奴们休养生息的机会吗?

相里钥退下之后,田骥上台讲农家的一些典籍。

下面的学子们,开始听得只觉得有些无聊。

他们都是权贵子弟,哪怕嬴政在位的时候,权贵也是可免除普通徭役的。

权贵家族拥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他们的农民或奴隶,耕作主要由佃农、雇农或刑徒完成,无需亲自劳动。

相比之前墨家给他们带来的震撼,田骥讲的这些实在显得没什么意思了。

他们学农家的耕种干什么?

田地那么多,自然是有贱民去种的!

他们都花十金到尚学宫学习了,难道还要去学如何种地耕田?传出去岂不叫人笑话?

哪怕皇帝重农,绝大多数权贵子弟也是丝毫不会动摇的。

他们可以入法、儒、墨、兵,哪怕拜入道家和阴阳家门下,也绝不可能拜入农家门下的!

农家的弟子的确多了些人,但那些人都是曾经权贵的门客,他们没有深厚的背景,也没有权贵子弟那种高傲,在得知杨稷被皇帝收为弟子,仿佛嗅到了机会,这才决心拜入农家。,完!本.神¨站· \最`新^章′节~更.新_快/

这些人其实也在赌,赌他们也会如杨稷一般被皇帝看中。

再不济,他们与杨稷同学同食,未尝不是一份机缘?

将来杨稷发达了,他们何尝不可以抱杨稷的大腿?

说不定杨稷帮忙向皇帝举荐一番……

尚学宫这些学子,要么就是被家中严加管束教育过,要么就是有些能力的士,他们的认知未必多强,但心眼子可多着呢。

草原上绝大多数地方也都不适合耕种,所以匈奴对农家也并不感兴趣。

直到讲到最后,田骥漫不经心地说道:“经我等培育的土豆已经一亩可产十三石。”

十三石查不多就等同后世八百斤的样子。

最开始赵凌引进土豆,还未经过改良,亩产只有两百斤,但经过农家的培育,已经达到八百斤。

若是放在后世,亩产八百斤的土豆,似乎也没什么,但要知道,历史上的明朝受品种、肥料和耕作技术限制,亩产也只在300斤到600斤之间。

天辩台下,众人都愣住了。

匈奴使者们也是一脸懵。

阿提拉忍不住问身边的巴特尔:“他刚才说……什么一亩可产十三石?”

“土……土豆?”

他们一路南下,是吃过土豆的,包括在蛮夷邸,他们也有吃过土豆饼。

田骥还没有说完,嘴角一扬,道:“红薯已经可以做到一亩产十六石。”

十六石查不多等同一千斤。

要知道大秦之前种粟亩产2石,稻米多一点,亩产也不过3石。

他说出这话,若是真的,那才叫细思极恐。

若说相里钥之前的是武力威慑,那田骥所言,简直吓人。

匈奴们南下掠夺为了什么?

不就是想吃饱饭吗?

这粮食的产量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