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372章 那盐商也跟陈凡相熟?

第372章 那盐商也跟陈凡相熟?

第372章 那盐商也跟陈凡相熟?

这篇文章的考题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齐王因为听了孟子的直言而“变色”,刘讷记得当年正是神宗朝,神宗皇帝因子嗣问题,大臣们要求“立储”的折子常被“留中”。.5/2¢0-s,s¢w..¢c`o/m·

自己当年年轻气盛,听说这件事后,恰遇乡试考了这题,于是借题发挥,写了这篇文章,当时的湖广提学大宗师严恕很是喜欢这篇文章,觉得青年刘讷是大梁的中兴之才,文章有为天下师的气概,所以那年乡试将他录为湖广榜魁。

后来刘讷为官,常在别人面前提及此事,一生除了会试的座师之外,也奉严恕为师,严恕死后,他还以弟子礼为严恕抬棺,一时之间,刘讷天下闻名。

“时君之恶直言也,征于色矣。”

“夫孟子论贵戚之卿,直言也。直言闻而王色变,尚可与言哉!”

……

看到这时,刘讷发现这段话的下方有一大段小字注释:

文章雄快犀利,齐王闻直言而变色,以六股来发挥所以勃然变色之故,却只用二小股来敷衍题面。

其敷衍题面处,仍将“逆于心”陪起“征于色”之缘故,也即上面六股之意。

这种贵在发挥题意,不贵敷衍题面的作文方法,正是英宗朝诸位文章大家的看家本领。?0?4?7^0-w·h′l/y..~c!o-m¨……

最后是陈凡对这篇文章的归纳总结:

看其发题意外六股,首说卿而加乎君,以君而听乎臣;次说弑君篡国,主少国疑,此时有浅渐深之法,刘祭酒之妙笔也。

刘讷看到这心中震撼无比。

他的这篇文章,自己得意了一辈子,能因此夺得乡试榜首,刘讷当然知道这文章很好。

这么多年以来,不少人也会当着他的面提及此文,但大多都说他影射朝政,有一颗赤子之心。

但从来没有人从文章的角度来赞赏文章的本身。

也从来没有人像陈凡一样,一针见血的指出“英宗朝时,八股文章处于大变局之中,各种风格的文章粉墨登场,这些文章标新立异、琳琅满目,却是望之迷人眼。”

“但像和泉公此文一般恪守经注、秉承传统的文风却仍有很大的优势。”

“所以,追逐风潮当然亦无不可;恪守规矩却始终历久弥新。且以吾之细析,似和泉公这种文风,必然大昌于世,观此文者当细细揣摩。”

这段陈凡写的评价的下面,还列举了几个题目,让购书的人,按照刘讷这篇文章的风格,试着仿写几篇,练习一下。*3-y\e-w·u~./c_o-m¨

看到这书,刘讷已经彻底无言了。

若在没有看到这本书之前,单凭《三国志演义》和那个什么《三国杀》,刘讷必然要找来南直隶的新任大宗师罗尚德,让他好好找陈凡谈一谈。

院试时的那个有名儒之姿的少年,不能因为想要赚点银钱,便去写些“末流”的文字。

毕竟效仿圣贤治经,在刘讷看来,才是陈凡将来的远大前程。

但见了这《一百篇优秀程文》,又让老头糊涂了。

在老头看来,陈凡搞出的这个程文集,对于文章点评之精准犀利,已然胜出不少当世名家,深得文章三味了。

刘讷叹了口气,心中暗暗道:“真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少年人。”

从院试时,陈凡写出“则甚矣,其自坏其心以坏及人心也,而人犹不知其害之生也”这段文字以来,刘讷就觉得对方应该是个严谨,不苟言笑、跟自己一样,一心治学之人。

但《三国志演义》却让他一度对自己的观点产生了怀疑。

可转而又看到陈凡点评的程文集。

看好——怀疑——看好。

短短几分钟内,刘讷对于陈凡的观感犹如起伏的波浪,摇摆了。

刘讷晕晕乎乎的,转头对那掌柜道:“将那个《三国志演义》、《优秀程文一百篇》包起来,我各买一本,你去我府上,找账房结银。”

掌柜的一脸为难道:“祭酒大人,这书已经卖断了货,实在是……”

“有的,有的,我今日就派人去扬州刻坊,叫他们发来!”

刘讷收回了凌厉的眼神,也不管跪了一地的监生们,迈步走出了后院。

当他回到家中时,脑子里还在思索陈凡的事情。

刚进二进的院子,就听见后院里传来响动。

刘讷招了招手,管家立刻跟了上来:“后院里怎么回事?什么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