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387章 八分算潮法

第387章 八分算潮法

这门算法,可以直接影响海防部署、舰船航行以及将来在沿海对倭的防守和出击。”

“想要掌握八分算潮法,要分四步:”

“其一:定基准潮时,譬如初一、十六两日,肌醇高丨潮时在子时和午时;初八和二十三两日是卯时和酉时。”

苏时秀这时打断道:“这可准确?陈先生难道找人去浙闽沿海观察过大潮?”

陈凡微微一笑:“原理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找人去实地查看,只要知道月相朔望(初一/十六)时日月引力叠加,便会形成最大潮差即可。”

众人听得云里雾里,根本不知所云。

但陈凡却根本不听,对众人又道:“第二步就是算日期偏移量:”

随即他用笔在纸上写下:

以天监十一年五月十八为例:

步骤一:立基准日

“取近朔望日:五月十六日为基,其高潮在午初三刻”(即午时三刻,今11:45)

《海道经》法:朔望日高潮必在午/子时

步骤二:算日差积刻

求日距:

“十八日距基准日,得二日之差”

乘八分率:

“日差乘潮率八分:二日 × 8分 = 十六分”

注:明代1时辰=100分,此处分指百分制单位

化时辰刻:

“十六分合为一时六十分(因100分=1时辰),六十分即六刻”

1时辰 = 8刻

1刻 = 15分(百分制)

60分 = 60÷15 = 4刻

步骤三:加时辰定刻

“基准午初三刻,加积一时四刻(十六分=1时辰+60分=1时4刻):

午时 +1时辰 = 未时

三刻 +四刻 = 七刻(满八刻进一时)

终得 申初三刻(未时七刻进位成申时三刻)”

步骤四:补朔望率

“五月十八乃望后三日,依律加率六十分(即四刻):

申初三刻 + 四刻 = 申时七刻(今15:45-16:00)

再因地脉增三刻(杭州湾特例),实为酉初初刻(16:15)

写到这,陈凡搁下笔,众人早就好奇的离开座位来到陈凡身后。

就在众人沉吟不语时,韩辑开口道:“陈先生,请问这算法最后得出了结果,到底有什么用?”

陈凡叹了口气,这就是这个时代士大夫的通病,谈起圣人文章,那是天花乱坠,一旦涉及到理学,除了个别士大夫,这些人都是两眼一抹黑。

自己已经将答案都写在纸上了,这些人依然看不懂。

陈凡耐心解释道:“设若倭寇乘着大潮攻打台州松门所……”

陈凡踱步来到海图旁,指着台州沿海的一处卫所继续道:“若倭寇是天监十一年五月十八这天来攻,我军算准潮信,于卯时伏兵滩涂……”

苏时秀闻言,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陈凡所言的诱敌来攻,己方伏兵滩涂,就是因为计算了精确的大潮时间。

在退潮前诱敌登陆,潮退后,沿海的滩涂立刻就成了死亡的泥沼,到时虎蹲炮一通炸过去,再伏兵尽出……

“这就是八分算潮法的作用吗?”苏时秀喃喃自语道。

陈凡笑道:“这八分算潮发不仅可以用在这里,还能用这法子算出月光最黯的时刻,顺潮突袭倭船的锚地;亦可按照朔望潮差调整墩堡卫城内红夷砲的角度……”

说到这,陈凡转头看向陆为宽:“陆大人,这八分算潮法,你们盐司最好亦要派人学了。”

陆为宽惊讶道:“这……我盐司学了干嘛?”

陈凡笑道:“算准了潮时,可以在海边设一闸,待大潮时开闸引海水入盐田,待低潮时闭闸晒盐,比起煮海成盐,这晒盐法不仅省了人工、柴薪之费,一年我预估淮中十场可多产盐200万斤。”

陆为宽半张着嘴,瞪着眼睛看着陈凡,口中喃喃道:“二,二百万斤……”

淮盐每引400斤折银0.8两;其次是附加税,倭乱时期加征的备倭银每引0.2两;还有运输费用,从盐场到盐仓的运费每引约0.15两。

计算下来200万斤盐相当于5000盐引。正税收入4000两,附加税1000两,扣除运费750两后净增4250两。

4250两,是什么概念?

苏时秀要是编练一支3000人左右的新军,启动资金也就五千两左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