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己甚】勾连《离娄》《万章》体现经学功底;
【何主必却】反问句,暗合八股文【逆破】技法;
末句【通此于交际】完成经典嫁接。
原来在沈应经看来,这个苏得春是个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却没想到这篇文章做得似模似样,却也并非无药可救。
但再往下看,他便发现,苏得春虽然前面作得让人眼前一亮,但后面就有些拉胯的。
譬如“圣人已无甚之行”表述含糊,既未点明孔子具体事例,又偏离了万章篇讨论周天子赐食的核心矛盾。
故而在沈应经看来,若是这苏得春肯下苦功跟自己学习段时间,就凭他的底子,和自己对大宗师心思的揣摩,他还是有很大概率考中的。
想到这,他微微一笑,对大金主鼓励道:“文章写得甚好!再接再厉,这科乡试有你的名字。”
苏得春闻言,心中顿时大喜,表面上躬身谦逊了一番,但再抬头看向陈轩等人时,眼神中已经带了一丝倨傲。
这时,只剩最后一篇陈轩的文章了。
沈应经抽出一看:“大贤论交际,始终以为不可却也。”
“夫君子未尝一日忘情于天下也,如是而欲绝诸侯之交际者,过矣,是故圣人不为也。”
“且圣贤处世,甚无乐为己甚之行也。己甚则天下欲有所以交于我……”
沈应经看到这,眼睛越睁越大,异彩连连。
很多年没有见过学问如此扎实的生员了。
没错,陈轩的文章作得非常……成熟。
为什么要用“成熟”这个词?
因为全文看下来,沈应经并没有在文章中看到什么奇葩惊艳的立论。
但陈轩此人却把八股文经典的立论模式完美呈现了出来,关键是往里面填充的内容,也都一一对应,恰当无比。
比如起讲部分,他便采用了作《孟子》八股文的经典起讲“大贤-夫-且”的三段式结构。
“大贤”破题,“夫”字展开论述君子心系天下的立场。
“且”字段则深入剖析了圣贤处事的哲学。
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正是八股文“起承转合”的最佳体现。
在沈应经看来,陈轩这人并没有天纵之才,但却从文章中看出此人做学问之踏实,当今天下想要找到这种年轻人,已经难能可贵了。
“你叫陈轩?哪里人士?可愿意跟着我读书?”沈应经放下手里的文章,看向陈轩。
所有人愕然看向两人,他们没想到,这位新来的教授,竟然一眼相中了他们的斋长。
沈应经笑道:“哦,老夫忘了介绍自己了,我是沈应经,山东泰山书院的前堂长!也曾在岳麓书院做过两年经长!”
“哗……”小小的塾堂里顿时大哗。
泰山书院,那是北方数得上名号的大书院,声望不在安定书院之下。
而岳麓书院更不必说了,在岳麓书院做经长?
经长可是书院中《四书·五经》公推第一人,会讲的主讲,保管监守文庙《十三经注疏》雕版的天下名儒。
这样的人,竟然愿意收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斋长,在他们看来,那是陈轩几辈子才修来的福分呐。
刚刚还在得意的苏得春此刻已经满面寒霜。
胡襄专门为他花钱请来的人,却在他的面前,招一个穷鬼做弟子,那他算什么?
他一个堂堂督师家的公子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