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清帝国,殖民八国 > 第76章 用赔款办大学

第76章 用赔款办大学

回到了国内。

在岛国的这段时间,系统是不能签到送东西的。

宋希决定,用这些战争赔款,办一间大学,培养更多的人才。

为以后大清的科技发展培养人才。

为大清开疆拓土培养翻译人才。

要不然去到讲鸟语的那些国家,没人懂那些外国话,寸步难行。

张之洞又被叫到了跟前。

办学教学,是他多年的心愿。

长期以来,他一直被太后委以重任。

都是太后想让他做的事。

办学,则是他自已喜欢要做的事。

“张大人,你为朝廷也鞠躬尽瘁好多年了。”

“现在终于可以让你做些自已喜欢的事了。”

“是办学堂吗?”

“是的。”

“至于办什么样的学堂,这个你就要你自已看着办了。”

“反正钱,我给到位,不够就再找我要。”

办什么学校呢?

这张之洞要好好构想一下了。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传统的学堂。

古代学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学校。

成立于唐代,直至清朝末年。

在古代学堂里,学生们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经书、史书、诗词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经书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包括了《四书五经》、《易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书被视为古代文化和礼仪的核心。

此外,古代学堂里还教授历史学、政治学、道德伦理学、音乐舞蹈等学科知识,以及书法、绘画、印童等艺术技能。

在古代学堂里,学生们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来,更重要的是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注重品德养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古代学堂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人格,成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用之才。

近代学堂,讲究学的是包括地理、代数、几何、水学、热学、天文学、气候学、绘图、测量及机械仪器使用等。

张之洞选了一个的得力的人来操办具体事宜,他就是孙家鼎。

孙家鼎跑遍了京城大小地方,终于选择了一处好地方。

可是,办学遇到的阻力才刚刚来。

首先是,来自帝师的翁同龢的质疑。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了,为什么要学习洋人这些乱七八糟的学科。”

“应该调过来,他们学习我们中华的文化还差不多。”

“翁大人,相信您也看到了。大清正是这几年的发展,才回到现在这光景,也才有机会把小鬼子打败。换做以前,我们根本不是小鬼子的对手。”

“办新式学堂,可以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武装大清的人才。”

“可以熟知洋人之优点,这是大清应该学习,追赶人家的地方啊。”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道家……”

翁同龢还想继续讲下去。

被慈禧一口喝住了他。

“照翁大人这么说,那我们就继续停留在五千年以前,不思进取就行了。”

“又等着洋鬼子进来再把大清羞辱一番?”

这时候他不敢再出声。

这个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学校是开办好了,请谁来教呢?

这是个关键的问题。

教授的是西方的自然科学等课程。

传统的中国教书先生,不可能教得了这些东西。

让留学归来的有志之士教授?

又有可能以偏概全,教授的知识不仅详尽。

为今之计,就只有找洋人来教授了。

找那个国家的洋人来教授,这又是一个讲究的问题。

再三思量,决定从日落帝国、得意志帝国、小日子挑选合适的人来华任教。

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国家,也是大有讲究的。

日落帝国,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工业发展基础扎实,各种科目理论扎实,实操经验丰富。

得意志帝国,机械制造大国,在机械这一领域,是世界当之无愧的先驱。

小日子,大清邻国,刚经历明治维新,同宗同源,自然也是有可取之处。

可是,想要请得动这些洋人,自然也要付出更多的报酬。

为此,大清给出了诱人的酬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