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好似一场旅行,即便已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但依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插曲。·2.8-看′书?网` ·更,新¢最~全^
例如曹爽曾先后多次拒绝翰林学士"刘三吾"的善意,不想入朝为官,但终究抵不过一封自紫禁城而来的圣旨。
"父皇口谕,封先生为税课司大使,全权负责浙东杭州府税务之责,并暗中调查当地富绅豪商偷税漏税,官商勾结的罪行。"
气氛严肃的曹府官厅中,燕王朱棣强忍眼眸深处的笑意,一本正经的传达着朱元璋的口谕。
"税课司大使?"
"殿下,这是怎么回事?"
在后知后觉的行礼谢恩之后,曹爽便是急不可耐的朝着眼前的朱棣呼喝道,眉眼间满是茫然和不安,全然没有被朱元璋委以重任的兴奋和激动。
这洪武朝的官员,可是出了名的不好当。
"先生不必紧张,"因为知晓眼前的曹爽无心仕途,燕王朱棣在传达完口谕之后,便是挥手屏退了官厅中的家丁婢女,只留贴身的内侍马和从旁伺候。
"刘大人忠心为国,昨日在与先生辞别之后,便直接赶往了宫中,与父皇商谈到半夜方才告退。*天~禧?小¢说/网` ,首¢发*"
"我大明的商税漏洞百出,父皇也早有耳闻,只是碍于朝中百官的阻力,兼之没有合适的时机,这才拖延至今。"
"如今杭州府百姓赋税沉重,只能饮鸩止渴,靠着养蚕为生,父皇自是不能视而不见,故此钦点先生为税课司大使,赶赴杭州府整饬商税。"
望着眼前不知所措的曹爽,燕王朱棣赶忙将心中酝酿了多时的说辞宣之于口,并且不着边际的替朱元璋说了几句好话,声称朱元璋其实早就有心整顿商税,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
"让我来整顿商税?"曹爽的脸上写满了茫然和诧异。
仗着两世为人的"上帝视角",他虽是能够瞧出大明诸多制度存在的弊端,甚至在擅长的领域还能够"侃侃而谈"一番,但对于高深冗杂的财政之道,他却是知之甚少。
尤其是在具体的措施上,更是一头雾水。
"那倒不是,"见曹爽面色挣扎,语气也有些飘忽不定,深谙人心的燕王朱棣便是大概猜到了原因所在,并赶忙补充道:"父皇已于今日早些时候,专门授意代管户部的杨大人,令其暗中在户部挑选能臣干吏,随同先生一并前往杭州府。+齐·盛·小-说!网` ,更¢新-最.全′"
"未来我大明商税的具体改革措施,也由这些人制定,先生只需从旁把关即可。"
虽说能者多劳,但赋税事关国家大事,他那位生性多疑的父皇自是不可能将差事尽数交到曹先生一人手上。
"原来如此.."
听闻自己无需负责商税的具体改革措施,曹爽方才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神情不似之前那般紧张,目光也是不由自主的看向窗外。
自从穿越以来,他虽然先后结识了眼前的燕王朱棣,翰林学士"刘三吾",凉国公蓝玉,颍国公傅友德等一系列大明重臣,但"行程轨迹"却一直停留在南京城。
若是有机会,他还真想去其他地方瞧瞧。
毕竟这南京城作为大明的国都,终究是首善之地,哪怕是到了清兵南下,亡国之际,依旧是灯红酒绿,繁华无比的景象。
待在南京城,他永远无法感同身受的体会到"民间疾苦"。
"殿下,还有人会随我一同去杭州府吗?"
在意识到赶赴杭州府,整顿商税已成定局之后,曹爽便是迅速适应了自己的身份,转而开始未雨绸缪。
开玩笑,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谁会无动于衷?
在原本的历史上,正值壮年的明武宗朱厚照仅仅是试图将军权自文官手中夺回,便落了一个"落水而亡"的下场。
无独有偶,在大明饱受内忧外患之际,另一名信重内侍,希望借此与文官分庭抗礼的天启皇帝同样因"落水而亡",继而留下了大明皇帝易溶于水的说法。
假若说这两名皇帝的遭遇还不足以让人意识到,大明士绅对于自身利益的维护,已是达到了寸步不让的程度,那么发生在万历年间的"抗税风波"便是最好的证明。
万历年间,因为朝廷财政日益吃紧,彼时已然御极称帝二十余年的万历皇帝便打算"开源",自宫中派遣内侍,前往各地收取"赋税",其中便有惹得当地民不聊生,在史书上臭名昭著的"矿税"。
不过真正让万历皇帝束手无策的,并最终偃旗息鼓,召回全部内侍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