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顾问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不只是修补。”他的呼吸在面罩上凝成白雾,手指快速滑动着突然解密的一组加密文件,“这些骨架在被改造前,每具都经过...”话音戛然而止,屏幕上闪过某个加密文件夹的缩略图,名称栏显示着《艺术重构项目订购合同》,但访问权限突然被锁定成血红的三棱柱标志。
当徐长胜正要追问时,物证科突然传来玻璃器皿炸裂的脆响。
某个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的指骨标本突然渗出黑色黏液,在实验台上腐蚀出带荧光的复杂纹路——那图案竟与警局证物室封条上的防伪编码有七分相似。";喀嗒。";
苏铭将全息投影仪调至红外模式,二十七具骨架的修补痕迹顿时在空气中像燃烧般亮起。
他扯下防辐射面罩,汗湿的碎发贴在额角:“这些环氧树脂的固化温度是135摄氏度——正好是骨瓷窑炉的最低烧制温度。”
徐长胜的警靴碾过地面凝结的荧光液体,在防化服手套上划出五道抓痕:“你是说周石锐打着雕塑创作的名义...”
,!
“不是创作,是交易。”苏铭突然调出三份公证文书投影,泛黄纸张上的指纹鉴定正在同步更新,“2015年《人体艺术研究暂行条例》修订后,允许艺术家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捐赠遗体。看这个——”他指尖点在某个被高亮标注的条款,“家属可获得雕塑成品作为纪念。”
实验室的温度似乎又降了两度。
林天手中的保温杯发出冰块碰撞的轻响,老局长布满老年斑的手指点在突然弹出的财务流水上:“周石锐工作室过去七年采购的青铜材料,比实际作品用量多出三吨。”
“因为真正消耗的不是金属。”苏铭将某具骨架的耻骨扫描图放大四十倍,激光雕刻的捐赠编号在紫外线下泛着幽蓝,“他在交易合同里承诺的‘青铜雕塑’,实际上是把遗体处理后混入骨瓷原料,再浇铸成金属外壳——这样既合法获得人体标本,又能用雕塑外壳应付家属。”
徐长胜突然抓起物证袋里的雕塑碎片,金属断面在勘察灯下露出蜂窝状结构:“所以这些空心的雕塑,内部藏着真正的...”他的喉结剧烈滚动,防化服面罩蒙上一层白雾。
投影突然切换成时间轴模式,苏铭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看骨架摆放的螺旋阵列,每具的死亡时间间隔恰好是雕塑展的周期。”三维模型突然被染成渐变色,从最深沉的墨蓝过渡到刺目的猩红,“从2007年的矿难遇难者,到三个月前失踪的独居老人,时间跨度正好对应周石锐每个创作阶段的瓶颈期。”
林天的手杖突然重重敲在地面,震得检测台上的试管微微颤动:“五年前的5.13碎尸案,他为什么突然收手?”
“因为那次突破了他预设的艺术完整性。”苏铭调出碎尸案现场照片与骨架的分子结构对比图,“被害者遗体被破坏性处理,导致无法进行骨骼美学重构。”他的指尖划过某个闪烁的dna链状图,“从次年起,他的银行账户开始出现境外大额汇款,而骨瓷粉里的可卡因残留浓度提升了400%。”
徐长胜突然扯开防化服领口,露出锁骨处狰狞的旧伤疤:“所以这杂碎为了维持创作灵感,开始接触...”
“不是接触,是掌控。”苏铭突然将某份加密档案投射到防爆玻璃,红色警告框里的蛇形图腾正在缓缓扭动,“南美‘银环蛇’贩毒集团去年研发的新型致幻剂,主要成分与这些骨架表层提取物完全一致。”他敲击键盘调出出入境记录,“而周石锐在四年前——恰好是他停止公开露面的时间点——以学术交流名义前往哥伦比亚三个月。”
实验室的排风系统突然加大功率,将某种甜腻的腥气卷入过滤装置。
林天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突然弹出的国际通缉令,照片上蓄着络腮胡的华裔男子正在抚摸一尊青铜像,而人工智能面部识别显示其骨相与周石锐有92%的相似度。
“要证实这些推断,关键在这里。”苏铭突然用激光笔指向编号13的骨架颅顶,放大百倍的骨缝里隐约可见微型刻痕,“周石锐获金奖的《哭泣的赫卡忒》底座,用古希腊语刻着创作日期——而他习惯在每件作品里藏签名。”
技术科主机突然发出刺耳的蜂鸣,三维投影中的骨架开始自动拼接。
当第七节颈椎与第三胸椎咬合时,某种纳米级的凹凸纹路在紫外线照射下显现,逐渐组合成“zsr - 0817”的字样。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