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战其实都是控制在伤亡十分之一不到。
相比较而言,秦军做的不到位,每次打仗杀的人都是“超标了”。
当然,这些话他没有说出来。
他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全国,又不是大屠杀,学一学北洋大佬很好。
只有杀鬼子那一场,他是下狠手了,觉得杀的还不够,内战杀人和杀牲畜,这是两码事,必须按照两个标准来。
第3军郑春带兵进入岭南,几乎没有什么大的阻力,很多城池传檄而下。
有野心的王爵想联合起来抵抗,但也只是一轮炮击的结局,最多只是75毫米克虏伯野战炮发射,150榴弹炮根本用不上。
与此同时,柳德恩拿到兵权之后…
正想野心勃勃的篡权夺位,还没来得及高兴,就传来了惊天霹雳。
“你说的是真的?”
“18万大军就这么悄无声息没了?”柳德恩不可置信的看向军谘大臣。
军谘大臣,名字很奇怪,换一个容易理解的名词,那就是参谋总长。
只是现在的大庆西国,参谋总长的地位各不相同,其中王御秦那边最高。
大楚这边地位最低,仅仅只是一个从二品官职,也就是还不如一镇统制。
类似于袁仲权那边一个师参谋长在一个师里边的地位,师参谋长是上校。
不如一个师下边的旅长。
这个军谘大臣,从二品,虽然挂着中将军衔,实际上远不如中将师长。
不对,在大楚实际上不如中将旅长,因为整个大楚才三个师,起初三个师长都是上将,张三多是中将加上将衔旅长。
最强的十个旅长是中将,剩下的才是少将旅长,其实就是各国玩各国的。
只有王御秦的参谋长是不次于各部首长,师长是少将,师参谋长也是少将。
军长是中将,军参谋长也是中将。
只是地位上低一点。
总参谋长王顺山可是上将。
关成军,何琳也是加了上将军衔。
他们三个是资格最老的,也是仅有的三个上将军衔,弘宪帝国上将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