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将中年汉子所赠之书授与其徒,话尚未尽,便气绝而亡。
可怜一代名医,竟忧愤而死。
却说张景岳的徒弟,名为冯玉,其祖上乃是摸金校尉。
在明代,摸金校尉一脉遭到朝廷打压,势力衰微。
其根源要说到明太祖修建皇陵。
话说明太祖洪武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定鼎南京。
凡皇帝登基皆要修建皇陵,于是洪武爷便问刘伯温,如何修建皇陵。
刘伯温向洪武爷推荐了“棺山太保”封家。
封家祖籍巫山棺材峡,乃是地方豪族,发迹于元代。
封家祖先在棺材峡的悬棺中,取得棺中所藏古代方士天书,得了许多古时的不传之秘,由此一步步成了地方豪族。
自从古棺中得了天书之后,封家人便盗墓成瘾,不为宝货,只为求棺中古书。
此事被刘伯温所知,便以此为要挟,要封家为洪武爷建造皇陵。
封家不得己,便应下了这门差事。
皇陵建好之后,洪武爷担心陵墓被盗,就问封家家主,如何预防皇陵被盗。
封家家主说,这世上能盗皇陵的盗墓贼,唯有西脉,分别是发丘、摸金、搬山、卸岭。
其中搬山一脉不求财货,只寻宝珠,只要墓中不放宝珠,便不足虑。
而发丘、摸金实为一脉,以发丘印、摸金符为凭,只要毁了发丘印和摸金符,此脉自会断绝。
卸岭之辈,门徒众多,名为卸岭,实为绿林响马,聚众反贼,当大索天下,以灭其门。
洪武爷以修建皇陵有功,御赐封家“观山太保”黄金腰牌,专司督造皇陵。
之后洪武爷命宫中高手追捕发丘、摸金一脉,不仅捕杀了许多倒斗高手,更是毁了发丘印,连摸金符也仅剩三枚。
洪武爷还起了大军,将卸岭群盗剿灭大部,一些小门小户也受了池鱼之灾,几乎断绝。
冯玉的祖辈便在此时遭了灾,幸得未死,就让后人改行,别再做摸金校尉了。
有明一朝,倒斗一门,一蹶不振。
一首到万历之后,天下局势动荡,朝廷自顾不暇,盗墓之风才又兴起了。
冯玉的父亲便捡起了祖辈的摸金符,凭祖上传下的寻龙诀,又做起了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有门行规,若是父辈为摸金校尉,子辈便不能再入这一行。
冯玉本身志不在此,也不愿去做摸金倒斗的勾当。
他见天下动乱不休,百姓流离失所,便动了恻隐之心,拜师张景岳,想要学救死扶伤之术,以扶危救困。
得张景岳所传餐霞之术后,他便隐入山中,潜心修炼。
冯玉天资聪颖,不过十余年的功夫,便有所成。
不期下山之后,天下局势己然大变,南明王朝危如累卵,中原尽被异族所占。
他投身俗世洪流当中,想要有所作为,却屡屡被挫。
最终南明王朝被灭,清廷一统天下。
冯玉不甘失败,多次组织反清武装,却多次被剿灭。
最终钱粮耗尽,困顿于南海小岛之上。
这一日刮起了大风,天上暴雨如注,海上浊浪滔天,犹如末日降临。
冯玉在渔家躲避风雨,听渔家说,这么大的风浪,他只在去珊瑚螺旋采蛋的时候见过。
冯玉知道“采蛋”就是采珠的意思,这珊瑚螺旋却并未听说过。
外面风雨不绝,屋里木柴煮酒,正是无聊,正好问问,以做谈资下酒。
于是他便问道:“这珊瑚螺旋是何去处?”
渔家答曰:“好叫贵客得知,珊瑚螺旋乃是海中一域,此地多有螺蚌之属,盛产明珠,为南珠之极品。”
冯玉知道,每有采蛋之地,蛋民多采挖过甚,不采尽采绝,决不罢休。
盖因采蛋之事,凶险异常,一次得手,便急功近利,非要将气运用尽才罢手。
故有“盛产”之名者,多为奇险绝地,否则早己挖净了。
冯玉又问:“有何凶险?”
渔家曰:“海上有汹涛骇浪,海中有恶鱼蛟龙,海下有阴火潜燃,凶险之处,不可胜举!”
冯玉家传有寻龙诀,知阴火潜燃之处,必是龙脉交汇之所。
于是他便详问其所在,欲往珊瑚螺旋取珠,以资军用。
这些年冯玉为反抗清廷,多曾受钱粮之困,也曾数次倒斗取宝,以解一时之急。
此时己到山穷水尽之时,不如下海采蛋,以图东山再起。
问清珊瑚螺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