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韩真己经非常熟悉了,他背的是陈瞎子传给他的明代之前的版本。
对照《易经》原文和这篇《道德经》解析,韩真很快就解出了老道留下的话。
“青城山距此三千八百里,自此向下八十里,得见轮回。”
“后人到此切记,不得进,不得出,尸解化尘,方得解脱。”
韩真有些无语,这些人怎么全是谜语人,就不能跟冯玉一样,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吗?
整了一个谜语,还用密码藏起来!
不过结合冯玉的记载,韩真大概猜到了老道的意思。
老道大概是从青城山过来的,到了这里之后,又走了八十里,见到了龙脉尽头的存在,这个存在被老道称为“轮回”。
老道在出来之后,大概也是发现了自己的变化,做了和冯玉一样的选择,坐化在了这里。
临死之前,他用一篇《道德经》将他的遗言隐藏了起来。
这也是让韩真不明白的地方:这遗言明明是对后来者的警告,为什么要隐藏起来?
韩真仔细看了看竹简,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篇《道德经》跟他所知的版本有些出入。
他用陈瞎子教他的那版《道德经》又解了一次码,结果跟第一次并不一样。
第一句仍然相同,但是第二句变了。
“后人到此切记,无生有,有生无,道之所存,万物皆然。”
解出这句话,韩真更加迷惑了。
这对他下去有什么帮助吗?
韩真想不明白,就把竹简放进了背包里。
他又看了看老道的尸体,发现他袖子里似乎有东西,便撩开来看。
就见老道袖子的口袋里,装着一个拳头大小的青铜块。
果然又是青铜块,没有青铜块的,怕是走不出龙脉。
搜索一番,没有其他东西,韩真就起身看向老道的身后。
在石壁上,有一个圆圆的洞口,倾斜向下。
那里应该就是老道出来的地方。
洞口比较窄,韩真爬了进去。
洞里很窄,不能站立,甚至不能弯腰,只能趴着走。
韩真爬了一会儿,发现两侧洞壁上出现了一些小洞。
这些小洞比手臂粗一些,里面都是黄泥的塑像。
这些塑像十分诡异,非常小,都是面向里的。
韩真向小洞里照了照,里面很深,能感觉到似乎有什么东西。
他伸手把一个小洞里的塑像拿了出来,塑像捏的很粗糙,年代应该十分久远了。
再向里面照去,就见洞非常深,里面似乎有很大的空间。
韩真还感觉到,里面有什么活物。
但是那个活物在里面一动不动,似乎不敢出来。
韩真把手伸进去,想要把里面的东西掏出来,但是洞太深了,手臂够不到。
而洞里的那个活物,似乎被吓了一跳,一下子窜到了最里面,躲得严严实实。
韩真准备把这块石壁拆了,把那个东西抓住。
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他耽误的时间己经够多了,再耽搁下去,胖子他们可能就喂给不知道什么东西了。
他继续往前爬,并且加快了速度,没有再去管石壁里面的东西。
在这条窄洞里爬了半天之后,前面出现了一些变化,洞壁上出现了裂缝。
韩真爬过去,伸手感受了一下,裂隙里有极小的气流在流动。
但是这道裂隙太小了,手掌插进去都很勉强。
韩真侧耳在裂隙上听了听,里面似乎有声音,但是听不清究竟是什么。
这条窄洞还能往前走,但是韩真觉得,这条裂隙里面可能就是他要找的地方。
他一掌拍在石壁上,石块炸裂,那条裂隙被炸开,里面露出了一个洞道。
洞道依然很窄,比外面的洞道还要窄,但是可以通人。
韩真爬进洞道里,拐了三次弯之后,终于出了洞道,前面出现了一个地下空洞。
这个地下空洞非常大,向前看不到尽头。
从洞道出来,前面是一段石梯,倾斜向下。
下面是一片非常离奇的场景。
只见地面上摆着数不清的红色木制长桌,每条长桌都有上百米长,桌上摆满了食物,两边都坐满了人。
再仔细去看,长桌两边坐的哪里是人,净是些奇形怪状的尸体。
这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宴席,参加宴席的都是尸体,这里的尸体至少有几千具,每一个都非常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