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参加千秋宴的朝中官员和家属,人可不少。
就各家带来的小娃娃,也有好多。
朋友见面,显摆了自己的学习进度后,皇子皇外孙们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这还是他们认识的学渣朋友?
于是,一场千秋宴结束,在皇子皇外孙们卖力介绍下,苏从礼的恐怖名声,就传的赤阳城内富贵人家小孩人人皆知。
爱学习的还好,那种不爱学习的小孩,简首想拜佛祈求别见到苏从礼。
当然,做为家长,跟小孩的想法可是不同的。
老苏家从顺德帝到启元帝的儿女,没有一个爱学习的,这是赤阳城所有知情人的共识。
可现在,听自家儿子们说,那些老苏家的皇子皇外孙们,学习竟然很好,都惊呆了。
再一听,是晋王的严苛教育,获得了这样好的效果,有人就动心了。
三月份的某天,大早朝结束后,苏从礼被郑公公请到了御书房。
见了他,启元帝态度分外好的笑着说:
“弟弟,今天请你过来,是想问一下,尚书房还能进多少小孩?”
听到这话的苏从礼,倒是纳闷了。
尚书房能进多少小孩,这可是取决于他哥的。
他哥的孩子生的多,那去尚书房的小娃娃就多。
问他,到底什么意思?
这么想着的苏从礼有了点误会,幽幽道:
“哥,你该不会又有什么想法吧?
要不,咱们去现代后,我请教导主任跟你聊聊?”
启元帝:“……”
翻了个白眼后,启元帝也没有隐晦说,首截了当的开口道:
“朝中好几个大臣来找我,想让他们家的儿子给几个皇儿当陪读,弟弟你觉得如何?”
“哥,尚书房虽然是我管的,但其实我就是去镇压一下那些调皮捣蛋的小辈。
至于教导知识,那是夫子们的活。
你问我,倒不如想一下,去尚书房教学的国子监博士们,还有翰林院几个官员,愿不愿意。
当然,要是那些大臣们同意不听话了就打,我倒是可以同意。”
一听苏从礼的话,启元帝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后,开口道:
“打,随便打!
但凡去尚书房的小孩,都归你管。”
都让开打了,苏从礼也没犹豫。
于是,这天过后,尚书房新增了几个被家里长辈高高兴兴送来的倒霉蛋。
至于几个皇子们,本来想着有了伴读,他们能轻松点,也挺高兴的。
毕竟,都是有学问的人了,也知道不管是以前各朝,还是周围三国的皇子们,伴读就是用来做错事的时候替他们受罚的。
可惜,事实证明,在苏从礼跟前,伴读是用来被连坐的。
于是,皇子们犯错,皇子和伴读受罚。
伴读犯错,皇子们监管不力,一同受罚。
很快,因为伴读们知识掌握的很快,朝中其他官员也暗搓搓的去找了启元帝。
也不知道大家都跟启元帝许诺了什么好处,反正,不到一个月时间,尚书房的皇子皇外孙们,甚至就连公主们,都有了各自的伴读。
如此一来,尚书房的所有小娃娃因为同病相怜的待遇,关系急速升温。
也因此,觉得不错的朝中官员们,听见自家小辈的哭诉后,摆摆手,打一顿给了教训后,都会说道:
“在尚书房做伴读,可是别人打破脑袋都想得到的名额。
你不好好珍惜这难得的机会,还想离开?
再提这件事,一顿打可是不行的!”
伴读们:“……”
不能逃离尚书房,犯错了或是不认真都会受罚的尚书房小娃娃们,很快就学乖了。
等到五月还没过完,苏从礼每天去尚书房溜达,想要找一个能让他体验一下打小娃娃手感的小孩,都找不到一个。
略显失望的苏从礼,想了下,悄悄对着马鸣起几个吩咐道:
“本王最近下不来尚书房,你们记得将所有犯错小娃娃都记录下来。”
吩咐完,苏从礼就开始有意识的减少去尚书房的次数。
要知道,在尚书房学习的,除了皇子皇外孙们这些皇亲贵胄,其他的伴读,家里那也是很有身份的。
这样的出身,就让这些小孩脾气没几个好的。
以前被苏从礼镇压,不敢闹事,只能好好学习。
可现在,苏从礼不常来的情况下,小娃娃们的心思开始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