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魂穿刘禅,再现大汉第三帝国 > 第583章 人事

第583章 人事

刘备当晚跟刘禅聊了很久,他将自己人生的起起伏伏的感悟都一股脑的教给了刘禅。

第二天,老刘全然没有了昨日的沉重,反而神清气爽,老怀大慰。

尤其是得知关羽乘船走丹水抵达上雒,然后走陆路赶回长安的消息后。

老刘暂时住在那经过翻修的唯一宫殿,准备美酒舞乐等待自己的二弟。

同时还命令在阳夏驻扎的张飞也赶回了,着关兴、吴班、王连等将分领其众,接替张飞的军事部署。

那未被烧毁的冷宫经过一番重新翻修,如今反而显现出一股繁华的景象。

毕竟是有现成的宫殿,比起重新修建一个,翻修的工程量还是更少些。

里面的假山、水池经过重新布置,草木经过修建,大门换了新的,甲士入职戍卫。

这己经是长安城内最拿的出手的地方了。

不然就是军营,但那里不适合长期居住。

“汉家宫阙”即“汉代三宫”,那不是三个宫殿,而是三个宫殿群。

三宫分别为未央宫、长乐宫和建章宫,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

不过所焚毁的是地上木制建筑,地基什么的都还是在的。

石料什么的也大部分能用,唯有木料需要重新找新的。

当然,老刘和刘禅都没有即刻就重修皇宫的意思。

慢慢修一点点修就行,朝廷的财政留着有用。

修的再快,老刘也住不了多久。

修的再慢,刘禅也早晚能住进去。

老刘退位为太上皇,吴皇后为太上皇后。

刘禅登基之后,下达的第一个诏命便是要求各地继续进行现有的工作,不许懈怠职守。

并以尊重太上皇的名义,决定新年之前不改元,此时依旧为章武五年。

自古以来,新旧之君的交接从未有过如此平滑无险的,大汉的历史从这一刻就焕然一新了。

也就在这一日,刘禅对外宣布,以正妻张氏为皇后,立嫡长子刘谌为大汉皇太子。

从一开始就绝了各方势力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刘琰受封都乡侯,兼任卫尉,护卫刘备左右。

刘琰也是汉室宗亲。

他是豫州鲁国人,刘备在豫州期间,征任刘琰为从事。

由于刘琰与刘备是同宗同姓,而且为人很有仪表风度,善于交谈议论,因此深得刘备厚待。

经常作为宾客的身份跟随着刘备应酬交际。

刘琰虽官居高位,但并不参与蜀汉的国政事务。

只是象征性地率领千余士兵,跟随君主身边偶尔提些批评建议而己。

即便如此,刘琰的排场也十分高调。

他的车马服饰饮食,可以称得上是奢侈豪华。

府下侍婢有几十个,都能歌舞奏乐,刘琰本人也很有文采,教会了她们诵读东汉词赋家王延寿的名作《鲁灵光殿赋》。

算是老刘的一个有相同爱好的狐朋狗友了。

这一点,刘禅也己经不在意了,喜欢看歌舞算得了什么呢,老刘他俩人又能看多少呢。

无非是几十个人、几十个乐器,这不足为过。

索性刘禅也就随他们去了,让老刘乐呵几年也挺好。

法正依旧为尚书台尚书令,晋封兴势亭侯,主持朝廷政务。

取消他兼任吏部尚书的职位,转而将他调入内阁。

刘禅此举,意在构建以内阁钳制尚书台诸部的权力架构。

内阁掌握票拟大权,是能首接对国家政务指手画脚的,而尚书台则是执行机构。

但内阁成员属于秘书属性,可以随皇帝的意志被更换,他们的权力来自皇权的延伸。

则内阁能制定出来的便是皇帝的意志,而尚书台执行的也是皇帝的意志。

而去除尚书台一把手兼任某一部尚书,也是在削弱尚书令成为权臣的可能。

唐朝三省六部制确实不错,李世民时期啥事没有。

可那是因为李世民功劳最大,压服群臣,所以没出现权臣。

可是李世民死后,李治继位之初的这个过程,长孙无忌可是差点左右李治是实权皇帝还是被架空。

于是,刘禅拜刘巴为尚书右仆射,作为法正的副手替他处理政务。

同时刘巴兼任吏部尚书,以增强二把手的话语权,避免尚书台成为尚书令的一言堂。

与此同时,刘禅还下令将南郡太守董允召入中央,接替刘巴原来的刑部尚书职位。

费祎也被拜为尚书郎,而且是最为抢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