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还是心软了,这件事要给他大哥,他大哥能做得出来,但朱厚炜做不出来。免费看书搜索: 拉小书网 laxsw.com
别看朱厚照成天不着调,但朱厚照从来都不是心软的人,自家舅舅都能扬言要杀,虽然是玩笑话,但那是因为弘治皇帝还活着,真要弘治皇帝不活着,谁知道朱厚照能不能干出这事?
可老二不一样,老二虽然也狠辣,但有自己优柔寡断的一面,他更注重情义,更能体恤他人。
哎,如果真要做天子,这份软心肠就不可能有,虽然弘治皇帝教了他十余年,可却依旧不能改变刻在朱厚炜骨子里面的东西。
希望他未来能成长到另外一个高度,真正去理解帝王不需要情感,考虑皆是利益、平衡的残酷道理!
其实有些话弘治皇帝都不敢对小儿子说,这样会让他小儿子觉得他这个父亲更加残忍。
不过二十多名小卒而已,用他们的牺牲保住王越,这对弘治皇帝来说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他是真疼自家小儿子到骨子里了,不然这种事对弘治皇帝来说根本不算事,又何须去考虑朱厚炜的感受?他自己就能处理掉!
只是要背着小家伙去处理,恐怕会让小家伙对自己不满,纵然他可能不敢埋怨自己父亲,但也肯定会不开心。
他不想自家小孩不开心,他想让小家伙一直快快乐乐的成长,和大哥和大明一起茁壮成长。
“父皇好好想想,你不要自责,这件事和你没关系,谁也不会料到有这么一日。”
“你毕竟只是个人 ,况且事情已经隔了九年多了,谁又能会想到今天这一幕?不要埋怨自己,你已经很优秀了。”弘治皇帝拍了拍朱厚炜安慰他。
希望小家伙不要太过于自责。
人无完人 ,哪有什么计划能做的天衣无缝呢?有失误的时候很正常,况且这份失误是各种阴差阳错造成的,和朱厚炜并无多大关系。
马文升和闵珪已经去西北有半个月了,该查的应该都已经查出来了,只要他们回京,京师一定会掀起一场巨大风波!
作为大明三朝元老,两朝名将,王越是大明军事历史上的标杆,弘治皇帝是一定不会让王越落得凄惨结局退出历史舞台。
如此一来,大明未来还怎么培养出来名将?
治国需要文官,可戍边需要名将,未来没有可用的名将,瓦剌、鞑靼、吐鲁番等都会成为边塞巨大的威胁!
边塞数十万将士都在看着朝廷,任何处理不妥,都会酿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钱钺在西南败了,五万大军干不过土司土人,可文官们并没有责怪钱钺,为什么?
因为钱钺是他们的一份子,是文官领兵的典范,所以即便钱钺大败也没关系,依旧被调到了太常寺任少卿。
如果这一次能彻底除掉王越,大明以后领兵的人都是这群文官,那这个仗未来还怎么打?
“还有时间!”
弘治皇帝道:“马文升他们还没有启程归京,算少这个时间最少还有五到十天的空隙,不要着急,冷静下来好好想想。”
“你们两个也不要忧心,朕会好好想想。”
弘治皇帝挥挥手道:“现在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擅做主张。”
他叮嘱朱厚照道:“还有你,不要动用东厂和锦衣卫任何力量去西北。”
现在只要东厂和锦衣卫有任何动作,恐怕文官们都会提前通气给马文升和闵珪!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双方注定不能在明面上展开!
……
南直,吏部。
杨廷和从京师调到南京吏部左侍郎已经有段时间,即便身在南京,杨廷和依旧兢兢业业为官,这段时间他做了人事政绩考核标准,将南直地方周府县官都划定了考核指标,比如税收、刑案、经济等各个方面都规定了考核标准。
很好的限制了一群臃肿无为的官吏,非但如此,他还大胆的对南直不作为的官吏进行调整,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南直官场焕然一新。
但在杨廷和的治理下,大多南直官吏都对这名吏部侍郎憎恨到骨子里,都在想尽办法将杨廷和给调走,为此没少花费功夫。
今日一早,杨廷和早早来到吏部值庐内,一摞摞公文堆积他的案头,稍稍喝了一口冒着茶气的浓汤后,杨廷和便开始了一日的工作。
最上方的公文是一份从哈密城发来的公函,杨廷和有些好奇,哈密的公文为什么会发到南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