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朝堂的事却越来越多,朱厚照好不容易享受几天安稳太平的日子,内阁又开始来烦太子殿下。~卡+卡¢暁-税¢蛧+ ^追/蕞~鑫_漳\踕/
兵部请求撤裁西南军队数量,随着西南太平,在西南陈兵太多耗费军需国力。
大明现在的军队遍布在西北,北疆,东南,西南,拢共百万大军,这还是经过弘治裁军后的规模,在永乐鼎盛时期,大明的军队高达二百七十万。
每年的军费消耗都是一笔不小数目。
朱厚照挥手道:“刘大伴,你司礼监去处理吧。”
“明天就中秋了,本宫打算出宫,你去安排。”
刘瑾恭敬的道:“老奴遵命!”
军队自然是不能撤裁的,西南虽然太平,但不得不防占城、安南,尤其安南国,在少主黎洵登基为王后,全国开始节俭大明,现在国家发展越来越强盛。
文臣们考虑的是国内经济的发展,虽然兵部吹嘘大明军队多么厉害,但再厉害的军队都需要充足的数量才能保证战斗力,况且大明还没到必须裁军才能富国的道路,经过商业和开海政策后,大明现在的国库己有结余。
现在刘瑾是司礼监掌印,奏疏基本都是他过目批红,大多数时候皇太子都不怎么看,除非比较重要的事。¨3*叶-屋? !埂*鑫`最?哙¨
内阁又请求户部拨五十万两银子,用于修黄河,今年黄河决堤,让两岸遭了不少灾。
刘瑾断然用朱笔批了否,不是不愿意拨银子下去,每年对修黄河的拨款不可为不少,可从来都没有任何作用,内阁拿不出具体修河的章法,一味的拨款让工部去修,但修不成成果有什么用?
什么时候等内阁拿出具体该怎么修,怎么解决黄河水患的办法,刘瑾再给他们拨钱。
太子殿下的一颗心早就飘到了宫外,心不在焉的听着刘瑾汇报政事。
……
皇宫内朱厚照过的悠闲自在,他甚至觉得做皇帝不也挺好的吗?并没有父皇那么劳累啊。
皇宫外,朱厚炜这段时间也很轻松惬意,明天即将中秋,朱厚炜闲来无事,自顾自在王府内制作着各色各样的灯笼。
小时候他绘了各色各样的灯笼给大哥和姐姐,现在不由有些怀念童年时光。
可小胖娃终究还是长大了,再也不复童年的欢乐时光,需要考虑的事越来越多,需要做出的妥协也越来越多,需要做违心的事也越来越多,再也没有小孩子的纯粹心思了。
“娘……你怎么来了?”
朱厚炜正在制着灯笼,陡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张皇后居然站在了自己身后,倒是将他看恍惚了。!l^a/o′k.a.n·s/h*u+.`c+o!m_
“怎么没人通报?”
秀宜低着头不敢说话,这个时候怎么能回话了,她总不能说娘娘不让她开口。
那不是和皇爷顶嘴吗?
张皇后笑着道:“不要责怪他们了,是本宫没让他们通传。”
“在皇宫这么多年了,还没出宫瞧瞧,我本打算让你父皇陪着我出宫逛一逛,明天就是中秋了,往日只能在宫内城墙上远远看着外面的热闹。”
“总想自己出来瞧瞧。”
“可你父皇说要那么热闹做什么,还不如钓鱼打麻将……”
嗯,弘治皇帝这段时间又有了新的爱好,打麻将。
“他不担心你一个出宫?父皇心真大!”
朱厚炜坚定的站在老娘这边。
张皇后道:“所以他让本宫来找你,说你王府安全,他不担心。”
朱厚炜:“……”
“好!明天我带老娘去集市好好转转,感受感受人间烟火。”
明朝的皇后着实挺辛苦的,老娘主持后宫一切事宜,看似后宫简单,可哪里不是一方小江湖,想要统治后宫这么多年不出乱子,这是老娘的本事。
豢养深宫这么多年,难得出来转转,或许也只有弘治一朝才会如此吧,但凡多几个争风吃醋的妃子,稍稍朝礼部都察院告发,皇后的位置都岌岌可危。
翌日,这天一早,朱厚炜便挽着老娘的手臂,带着他开始逛北平的早市。
老娘总是会嫌弃这嫌弃那,这个不干净那个不卫生,可吃起来却比谁都厉害。
一边嫌弃一边吃一边夸奖,整一个矛盾综合体。
今天天气不错,秋高气爽,微凉,朱厚炜手里拿了一件披子,生怕晚上的时候会降温冻着老娘。
首饰铺子。
张皇后挑挑拣拣,买了许多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