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子亲军,战车旅里面别说军官全是出身名门的世家子,就连普通士兵都是至少接受过小学教育的中产子弟,这些技术兵员享受着蒋纬国提供的优渥恩养,和其他部队的大头步兵们完全身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齐^盛,晓?说~蛧\ *毋*错_内¨容_
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线,远远拉开了战车旅和西十八军步兵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融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彼此间渐行渐远。
猪婆山的制高点观察哨,周驰若有所思地放下望远镜,特纵参谋长在旁好奇问道:“怎么啦?想起什么了?”
周驰轻轻摇头笑道:“我就是突然想起,赵司令以前有次闲谈跟我说过,说在其他很多国家的军队里,技术兵种都是贵族兵,只有出身高贵才能进得去,我们的军队一定不能这样做,否则就会极大折损军队的整体战斗力”。
参谋长知道周驰出身江南书香门第,以前是国军德制战车团的车长,他看现在的战车旅就像是在看以前的自己,所以才会有此感叹。
“是啊,不过技术兵种的确需要官兵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我也听赵司令说过,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不让权贵阶层垄断教育资源的国家才能做得到,所以我们才要在军中广开识字班,只要表现优异的就能进入特纵继续学习专业装甲知识,无论他是何出身”。,E/Z¢晓-说/枉· _唔!错*内+容+
周驰点点头收回思绪:“好,不说不相干的啦,敌人己经进入伏击点了,准备战斗吧”。
谢尔曼坦克里边的国军官兵感受不到来自猪婆山上的虎视,他们此刻正志得意满地全速追猎着前方“仓惶逃窜”的第六师步兵,沿着猪婆山东麓一头钻进口袋。
“停车!”带队的副旅长赵志华在观察窗里猛然看见一条又深又长的反坦克堑壕,车刚停稳,他就掀开舱盖探头查看前方情况,“当心,共军有准备,搞不好有埋伏”。
七十几辆谢尔曼齐齐刹车,赵志华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身处的战场处处透着几分诡异——要说共军是打算依托工事反击吧,但反坦克堑壕后方却看不到任何设防的步兵,要说共军没有想法吧,他们又干嘛费心费力地在这里提前挖掘好工事。
赵志华一时间不知究竟该继续进攻还是马上撤退,就这么在战场上停了下来,而周驰要的就是让他停住。¨x~x,s/w!k_.¨c¨o·m!
“轰!”猪婆山脚的丛林中,一发75毫米口径穿甲弹破空而出,从左侧首接命中一辆谢尔曼,能在一公里距离上穿甲深度达到100毫米的L48弹轻易就撕开了谢尔曼38毫米厚的侧面装甲贯进车身。
“有埋伏!在左边,快,正面朝敌!”
在赵志华的惊呼声中,谢尔曼纷纷调转炮塔和车身,把炮口指向左侧,可猪婆山脚茂密的丛林却遮蔽住了他们的视线,只能通过丛林中飘起的烟雾来估计对方的大概位置,根本无法做到先敌射击。
藏在猪婆山脚的是特纵的一百六十多辆三号突击炮,作为德军重要的反装甲火力,三突子在设计时就充分结合了伏击战术的运用思考,它外形低矮易于隐蔽,火力凶猛足以击穿绝大部分坦克的正面装甲。
跟坦克相比,三突子最大的缺点就是炮塔不能转动,必须整车转动才能瞄准目标,无法跟坦克进行全视野条件下的机动游动,所以伪装、伏击、静止目标是必需的三个条件。
三突子的L48炮肆意射杀着完全暴露在自己眼前的谢尔曼坦克,即便第一时间就把正面装甲朝向了三突子,但谢尔曼90毫米厚的正面装甲仍然不够三突子打的。
看着身边不断高高喷射起的殉爆火光,赵志华急得大喊:“撤退!不要调头,保持正面对敌,倒车撤出战场!”
都快被打傻了的战车旅赶紧轰鸣着引擎倒退撤离,周驰在猪婆山制高点上看得一清二楚:“想跑?哼,晚了,让坦克掩护步兵出击!”
一首躲在猪婆山北面西南侧的三十几辆三号坦克掩护着特纵伴随步兵绕过山南端杀出,截断了战车旅的归路。
受限于初始设计限制,三号J型坦克的50毫米主炮最大穿深仅有67毫米(500米距离),对付倭军的豆丁坦克不在话下,但用来对付美制谢尔曼就有点力不从心啦。
所以周驰并没有一开始就把三号坦克投入战场跟谢尔曼硬刚,而是在谢尔曼撤退时才杀出来,朝着对方薄弱的侧后装甲开火射击。
前有堑壕挡路,侧有三突子藏草,后有三号坦克阻截,赵志华此刻都快急得哭出来了:“三营马上调头,正面接敌,迎上去突